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综述解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少年应激及其相关研究综述摘要:目前应激及应对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研究最多的重要课题之一,青少年的应激及应对问题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与成人应激及应对研究的比较发现,对于青少年的相关研究是不足的。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发现目前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研究对象集中在学生当中虽有拓宽但还是较为狭窄;二,研究内容的单一。关键词:应激应激源心理中介因素应对措施1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直接的意思就是压力。目前有很多学者给应激下过定义。早在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Hans
2、Selye最早开展对应激的研究。他认为,“应激是身体为满足需要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反应”,所谓非特定性反应是指生活中的各种因素。这种非特定性反应构成一种综合症,即“一般适应综合症”简称GAS。除此之外其他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Lazarus认为应激是个体为了与环境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而做出的反应。我国的学者车文博认为应激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意外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家庭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引起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总结而言,众多学者都围绕着外界刺激、个体反应、平衡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表述。也就
3、是说,应激就是个体遇到无法处理应对的刺激时,做出反应以达到与所处环境平衡的行为。Coyen认为一个完整的应激过程应包括应激源、心理中介、应激反应三个部分。应激源指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重大的或者刺激性的个体一时无法处理的事件,例如亲人离世,失恋等。所谓心理中介就是认知方式、应对方式等。应激反应包括了生理指标的变化和各种情绪反应,如突然的晕厥,无法开口说话以及伴随的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应激源分为三种:灾难性事件、生活事件、慢性应激源。灾难性事件指那些突发性的、难以预料的、会对生活构成潜在威胁的经历或创
4、伤,如地震、火灾等;生活事件也称为生活变化,是指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要求个体做出适应的情况,如离家、失恋、考试失利;而慢性应激也被看作是日常琐事,通常是指那些持续较长时间的事情;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不仅重大的生活变化,而且日常生活琐事也可以导致应激反应。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人们投入行动适应新环境,但如果生活环境变化过大、过快和持续过久,超出个人的负荷和承受能力,则就会造成适应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大量研究表明生活应激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相关。生活应激源是造成人们心理应激并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
5、应激源。2应激与相关研究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对生活环境变化、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关系的研究———生活应激研究为契机,以弄清楚和应激有关的心理社会原因为目的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由此,关于应激的研究开始转向生活应激事件方面。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性(criticallifeevents)或转折性生活事件与身体疾病(physicalillness)两方面;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研究者开始将对应激生活事
6、件的研究转向对日常应激事件的研究,后来由于发现日常生活事件和重大生活事件都会对适应产生影响,又开始把这两种生活事件结合在一起研究。到现在为止,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家庭应激、工作应激、环境应激以及和时间有关的应激,但一般来说,具体研究领域已经逐步转移为以职业应激为主,例如教师应激(Markham,1999),并且趋向于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进行纵向的探索,试图寻找应激产生的原因、社会根源及个体在某个特定角色中发展变化的情况。在关于应对研究的方面,对于应对的传统研究主要来自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一是动物实验,
7、一是自我分析心理学。许多研究者(Lazarus,1984)详细评价了这两个研究领域对应对研究的作用,后者主要影响了应激与应对的测量。而关于应对的测量除了这一影响外,还主要依据Holmes和Rahe的一个观点,即“由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引起的对生活方式的再适应会影响到心身的健康状况“。他们根据这一观点做出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用以测定个人的应激水平,但这一量表仍然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一量表的不足,Lszarus和Folkman引入了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评价和应对这两项个人变量,提出了一个强调环境和个人交互作用
8、的心理应激模型,并被广泛采用至今。尽管到目前为止,应对方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资料,但对这些研究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论与批评,甚至对此领域的研究感到失望(Somerfield,2000)。3关于青少年应激的各项研究3.1应激源的研究有研究者以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了60位儿童的应激,归纳为5个类别,家庭问题、感受差异、学校问题、纪律问题、一般问题;Humphrey则较前者更为概括,将儿童的应激源分为来自个体的应激源、来自家庭的应激源、来自老师的应激源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