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57049
大小:58.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4
《诗歌鉴赏:给学生一个抓手怎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诗歌鉴赏:给学生一个抓手怎样? 除了选材的难易度,诗歌鉴赏设问的角度也是决定命题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诗歌鉴赏设问的角度大而无着、指向不明,还有些故意绕弯、故弄玄虚,甚而至于有的连解读题目都成了问题。 我总在想,诗歌鉴赏设问的角度应该要小巧一些、实在一些、明确一些,无论是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方面的抑或是能力方面的,总要让学生有一个走进鉴赏的“抓手”,使学生有一点“支撑”,要尽可能杜绝空泛和不着边际。 先让我们
2、看一个例子。2010年江西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选择的是南宋初年爱国诗人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其中的第一题是要学生“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我个人认为这道题比较合理,因为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抓手”,使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走进“鉴赏”。对于“子规”,学生并不陌生,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这个意象,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欧阳修《踏莎行》中的“可堪孤
3、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等,而这就是“抓手”。借助于已有知识这个“抓手”,再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学生解答本题的难度也就不大了。 但是,并非所有的诗歌鉴赏都能够在设问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抓手”、搭建一个“平台”,相反,有的试题在设问时还在刻意“设套”、有意“拆台”,人为地加大鉴赏的难度。即如200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选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命题者设置了这样一
4、个问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原本以为该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因为有“是否同意”可以证明;既然开放,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同意”或“不同意”两个不同的角度到诗歌内容中去筛选相关的理由。但公布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答案是封闭的、唯一的,只有“同意”这“华山一条道”!高考命题真的可以这样耍弄学生?这样的设问,不仅不给学生以“抓手”,相反还在刻意刁难学生。 诗歌语言是凝练的,内容是精深的。有些鉴赏试题,对于诗歌要表达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本身就只
5、能理解出个“大概”,如果在设置问题时又不给学生以“抓手”,那所谓的“鉴赏”岂不成了一句空话?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诗歌鉴赏,选取的是黄庭坚的词《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其中的第二题是“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从这道题的设问角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命题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题方向,那就是“虚实关系”,而这同样也是学生答题的“抓手”,这样的设问比起有些高考命题笼而统之去
6、问、让学生无从下手去答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确实要高出许多。 因此,我们希望,诗歌鉴赏能给学生一个“抓手”,给学生一个“台阶”。第1页共1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