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

ID:35695784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3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_第1页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_第2页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_第3页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_第4页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_第5页
资源描述: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蜀道难》教学片段例说《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唐代诗歌”单元的篇目,其单元说明指出,“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教材编写意图已经明确了教学内容,诸如理解诗意、体悟诗境、诵读等。基于“诵读·鉴赏”这一主导思想,我在教学本诗时设计了“初读·感知、精读·品味、悟读·探究、美读·涵泳”的教学环

2、节,以诵读带动鉴赏,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探究诗歌意蕴。一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勾画疑难词句。)2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其他学生解惑,教师适时补充点拨。)【片段回放】生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不太理解。师:这句话课本上有完整的注释,你的疑问在哪儿?生1:看了注释,大致意思理解了,但是自己不看注释,感觉又含糊了。师:其实刚才这位同学的阅读体会我们经常遇到。在这里给同学们强调古诗文翻译的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逐字逐

3、句地进行对等翻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教材中有些注释就是采用意译。这时候同学们能不能借助意译,自己直译诗句,扫除某些疑难词句障碍。哪位同学帮他分析一下。-------WORD格式---可编辑---生2直译此句。师:高考文言文翻译失分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只翻译大意,忽略了采分点。所以平时学习中希望大家坚持直译,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不满足于教材注释,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古诗文翻译水平,这与解读诗意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生3:我找的句子是“连峰去

4、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教材有注释,我认为如果是考试题的话,它的采分点可能在“去”、“盈”两个字上。师:大家读书时多做这样的思考,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会提高。3自由诵读,读后用一个词谈一谈这首诗的风格。(预设答案:雄奇、豪放)【片段回放】生1:我读到了一种凌厉的感觉。(其他同学一脸茫然,师板书:凌厉)师:很难得的一个词,能结合诗句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1:“地崩山摧壮士死”,天梯石栈,还有飞湍瀑流以及雷鸣般的声响,这些让人觉得雄健、凶险、气势盛大,所以有种凌厉的感觉。师:很好,这就是语言的积累。大家不妨把“

5、凌厉”这个词写在醒目的地方,它也是一种风格。(学生得到肯定后非常自豪)二精读·品味1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品味各自的语气、情感及表达效果。【片段回放】-------WORD格式---可编辑---生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长咨嗟”就是长长的叹息。所以朗诵时我觉得应该语速慢一点,音调压低。师:那你试着读一读。(该生不善于朗读,读得有点快)师:再读一读。(还是有点快)师:古代私塾里先生经常带领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读,可以试一试。(学生不好意思地试着读了两遍,略有改变

6、)2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本,精读品味,看看蜀道难在何处?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相关语句,并及时记录阅读感受。分析时尽量从三方面入手:内容、手法、效果。【片段回放】生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话借助想象,写出了蜀道的凶险,非人力所不能及。师:能具体说说“非人力所不及”吗?生1:这里本来没有道路,借助大地崩裂这样强大的自然之力才形成了一条道路,人们才得以在山崖上凿开石头架起木板修成栈道,如果没有“五丁开山”的神力,人们在这地势险峻的地方是修建不出蜀道的。师:“人力所不及”概括形象,解读很到位。三悟

7、读·探究1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写作本诗的意旨。四美读·涵泳-------WORD格式---可编辑---1播放《蜀道难》朗诵视频选段。2选读喜欢的语段,班内进行朗诵比赛。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了如下的思考。1安静的阅读叶圣陶曾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也听了一些公开课赛讲课,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配乐读,方式灵活多变,书声琅琅之中教学情境着实热闹。有位同行,只要一遇到适合朗诵的课文,主张学生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大声地读,他认为这种单个的面向集体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可是,诵读的力量不应该仅仅局限

8、于流利的甚或声情并茂的朗读,阅读更需要思维的力度。因此,我在“初读”环节舍弃了个人读、自由读等出声朗诵方式,留出相对宽松的时间组织学生默读。默读的时候,学生时快时慢,可以跟着思维的节奏掌控阅读的速度,在精彩处、疑难出稍作停顿,潜心研读。默读更能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避免了人为分割所造成的认识局限。2用鉴赏提升诵读在诵读上,许多教师在具体朗读中谋求精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涵泳·鉴赏:诗歌教学的有力抓手——《蜀道难》教学片段例说《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唐代诗歌”单元的篇目,其单元说明指出,“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教材编写意图已经明确了教学内容,诸如理解诗意、体悟诗境、诵读等。基于“诵读·鉴赏”这一主导思想,我在教学本诗时设计了“初读·感知、精读·品味、悟读·探究、美读·涵泳”的教学环

2、节,以诵读带动鉴赏,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探究诗歌意蕴。一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勾画疑难词句。)2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其他学生解惑,教师适时补充点拨。)【片段回放】生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不太理解。师:这句话课本上有完整的注释,你的疑问在哪儿?生1:看了注释,大致意思理解了,但是自己不看注释,感觉又含糊了。师:其实刚才这位同学的阅读体会我们经常遇到。在这里给同学们强调古诗文翻译的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逐字逐

3、句地进行对等翻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教材中有些注释就是采用意译。这时候同学们能不能借助意译,自己直译诗句,扫除某些疑难词句障碍。哪位同学帮他分析一下。-------WORD格式---可编辑---生2直译此句。师:高考文言文翻译失分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只翻译大意,忽略了采分点。所以平时学习中希望大家坚持直译,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不满足于教材注释,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古诗文翻译水平,这与解读诗意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生3:我找的句子是“连峰去

4、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教材有注释,我认为如果是考试题的话,它的采分点可能在“去”、“盈”两个字上。师:大家读书时多做这样的思考,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会提高。3自由诵读,读后用一个词谈一谈这首诗的风格。(预设答案:雄奇、豪放)【片段回放】生1:我读到了一种凌厉的感觉。(其他同学一脸茫然,师板书:凌厉)师:很难得的一个词,能结合诗句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1:“地崩山摧壮士死”,天梯石栈,还有飞湍瀑流以及雷鸣般的声响,这些让人觉得雄健、凶险、气势盛大,所以有种凌厉的感觉。师:很好,这就是语言的积累。大家不妨把“

5、凌厉”这个词写在醒目的地方,它也是一种风格。(学生得到肯定后非常自豪)二精读·品味1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品味各自的语气、情感及表达效果。【片段回放】-------WORD格式---可编辑---生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长咨嗟”就是长长的叹息。所以朗诵时我觉得应该语速慢一点,音调压低。师:那你试着读一读。(该生不善于朗读,读得有点快)师:再读一读。(还是有点快)师:古代私塾里先生经常带领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读,可以试一试。(学生不好意思地试着读了两遍,略有改变

6、)2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本,精读品味,看看蜀道难在何处?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相关语句,并及时记录阅读感受。分析时尽量从三方面入手:内容、手法、效果。【片段回放】生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话借助想象,写出了蜀道的凶险,非人力所不能及。师:能具体说说“非人力所不及”吗?生1:这里本来没有道路,借助大地崩裂这样强大的自然之力才形成了一条道路,人们才得以在山崖上凿开石头架起木板修成栈道,如果没有“五丁开山”的神力,人们在这地势险峻的地方是修建不出蜀道的。师:“人力所不及”概括形象,解读很到位。三悟

7、读·探究1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写作本诗的意旨。四美读·涵泳-------WORD格式---可编辑---1播放《蜀道难》朗诵视频选段。2选读喜欢的语段,班内进行朗诵比赛。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了如下的思考。1安静的阅读叶圣陶曾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也听了一些公开课赛讲课,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配乐读,方式灵活多变,书声琅琅之中教学情境着实热闹。有位同行,只要一遇到适合朗诵的课文,主张学生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大声地读,他认为这种单个的面向集体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可是,诵读的力量不应该仅仅局限

8、于流利的甚或声情并茂的朗读,阅读更需要思维的力度。因此,我在“初读”环节舍弃了个人读、自由读等出声朗诵方式,留出相对宽松的时间组织学生默读。默读的时候,学生时快时慢,可以跟着思维的节奏掌控阅读的速度,在精彩处、疑难出稍作停顿,潜心研读。默读更能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避免了人为分割所造成的认识局限。2用鉴赏提升诵读在诵读上,许多教师在具体朗读中谋求精细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