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3343
大小:2.6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7-12-24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方案通信技术(光网络技术方向)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8日41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一)专业建设背景1(二)专业建设优势2(三)存在差距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3(一)总体目标3(二)具体目标4(三)建设思路5三、专业建设内容5(一)推进校企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5(二)探索系统培养,贯通人才培养通道10(三)强化实践育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13(四)转变培养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16(五)建设教学团队,打造“三化”队伍19(六)多方参与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22(七)搭建服务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24(八)发挥辐射作用,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
2、25四、改革举措27(一)改革举措27(二)保障措施31五、绩效考核指标34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4141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本地区产业发展(1)苏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需要大量通信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产业规模占三分之一,2010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为11240亿,占六大支柱产业比例为39%,高居第一。其中,通信行业已经形成了移动通信基站、手机、光通信产品以及交换机等完整产业链,通信产品与集成电路等共同组成的五大重点产品群,总销售收人占到全行业的90%。作为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通信技术专业提供了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第
3、一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为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然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的份额,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即使有部分高、精、尖产品及技术,也大多为外资企业拥有。未来几年,苏州将抓住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苏州城市信息化的建设,预计到2015年,“智慧苏州”基本框架将初步形成。其中,城市光网是物联网、泛在网及后期智慧城市的基础承载网络,苏州市正在加大光网的发展力度,将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户)作为宽带接入的主要目标,实现
4、“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100%光缆进楼、100%光纤到户,100%行政村光缆覆盖,为真正实现三网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通信技术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2.本行业人才需求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光网络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大力应用,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将急需大量工程实施、维护与终端制造维修人员。通信产品和设备的急速增长、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行业的发展战略,都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提出了较大的需求。结合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通过对运营商、通信设备提供商、通信终端制造、流通企业以及苏州通信行业协会
5、的深度调研显示,苏州从事通信技术应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每年对本专业人才需求达50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通信产品检测、通信终端维修、工程组织与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岗位。通信技术专业将紧紧抓住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新一轮专业建设将紧贴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信技术41领域中的通信产品检测、通信终端调试与维修、光网络传输设备基础维护等专门岗位所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二)专业建设优势我院于2005年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苏州市较早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目前在校学生384人。已向相关企业累计输送约300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1
6、0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等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1.校企合作形式多样本专业与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安德鲁通讯器材(苏州)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企业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建设及改革工作。2010年与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获批“江苏省网络电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项目。学院安排学生到紧密型合作企业从事1-2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覆盖专业全部学生,初步构建了“企业参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改革成果明显本专业从2008年开始,根据职业岗位群对
7、学生技能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发了“工学结合、课证相融”的项目化课程,其中已获得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出版教材4本(其中2本为“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至2010年,本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均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中获奖。3.教师队伍实力增强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66.7%,拥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2.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3.3%,拥有教授2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