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23927
大小:260.8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4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综述.专著课程教育研究CollrseEducati0nResearch2015年4月中旬刊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周立清宋玉苏(湖北省武汉市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3)【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精品课程的内涵、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设重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中图分类号】G64f文献标识码】A【文章-~Ng-]2095—3089(2015)04—0040-02课程是最基本的教学元素.是学生接触最直接、受益最全面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
2、建设只有依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单元。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形成师资队伍的不断努力,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特定的人格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处于先进水平水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第一项内f二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容就是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课程体系要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与人的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院校专业目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示范性课程”
3、m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每个高校非常关注的工作。要求相适应.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在课程设置中。我们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既要注重基础教育,又重视专业教育;既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又重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视科学精神的教育;既充分发挥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注意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在传授知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结合上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具有示范
4、和辐射推广作用。首的课程体系应具有足够的广度、深度和梯度.突出显示多样化、开先.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创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为国内外多所同类放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型院校借鉴或采用其次.有一支有名的师资队伍,课程负责人在f三)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其三.其网络课程实行开放式教教学内容的提炼与重构整合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削学.受到外校和本校学生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枝强干、优化结构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二、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依据.我们要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首先是合理设计精品课程
5、建设目标从建立课程体系,逐步成为教材的奴隶,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到成为高水平、具有示范性的成熟的精品课程有一个过程,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通过构建“学习包”等形又有自身的成长规律课程性质的不同建设周期长短也不同,在式.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这种时候.就不能搞“一刀切”设计目标在质量上要“成熟一个推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要紧密结合学科、一个”.在数量上要注意科学}生和合理性。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努力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其次.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形式与内
6、容的统一。“质量_T-程”很先进性和前沿性。要以突出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为重点.加大显著的一个特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包括实验课程的合并调整力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作为精品课(四)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程建设工作的组织者.对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体系势与弱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人(教师和学生)与的操作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培养学生技术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囝从这一点说.我们就不能不关注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过去较多式与内容的统一了。的是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第三.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和自主性实验.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变单一的实验室开素质的常态性工作在组织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有规划、制放为多形式、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建成一批覆盖范围宽的校级教度、配套措施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及服务教师、有益学生的原学实验中·,Li.确保整个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则.通过实实在在的
8、、而非追求轰动效应的具体工作.谋求教学质f五)营造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环境量的提高长期教学管理的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主要靠教师,精品大力加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