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99090
大小:9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2016武汉元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 文 试 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袅娜 褶皱 蹂躏(lìn) 膂(lǚ)力B.驰骋 浩瀚 自艾(yì) 黏(nián)膜C.葳蕤 雾霭 无垠(yín) 濡(rú)染D.秀颀 顿挫 磕绊(pàn) 虬(qiú)枝2.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 美, 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这体现了一种现代
2、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时尚。②事后总结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谋划,可惜大多数经营者均未能 到这一点,等到错误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如梦方醒,结果往往是下再大的功夫也 。A.崇尚 追求 观察 一事无成B.崇尚 追求 认识 无济于事C.追求 崇尚 认识 无济于事D.追求 崇尚 观察 一事无成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家发现改造基因能创造超级智能人后,科幻小说变成现实已为期不远了。B.未来,武汉市民在享受城市交通便捷的同
3、时,也能在家门前享受大自然美景。C.在“每天都不一样”的今天,能鲜明地揭示出时代特征是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D.备受市民关注的环东湖绿道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和郊野道四条主题绿道构成。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昨日,光谷中心城的核心部分——“地下公共交通走廊及配套工程”全线开工。B.重度污染天气期间,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尽量待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C.一年来,习主席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刮起一股“中国风”。D.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
4、了不少问题,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功能区隔分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致暴雨内涝……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化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却缺乏逻辑的关联,它们大量简化了推演的过程,或者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简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
5、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当我们接受碎片化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
6、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
7、扩大;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读书,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些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些内容,
8、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避免碎片化认识。具体的方式是:先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把你能够说出的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阅读、学习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网络。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