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79053
大小:7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2
《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江西•南昌廖勇平330095)引言:当代大学生经常会看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术语,不知道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不是矛盾?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关键词:全面个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一、全面发展屮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的主要任务中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①。十六大精神对全社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能否实现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能否坚持以十六大精
2、神为指导,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六大精神给了当代大学生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当代大学生也会以“三个代表”的全新理论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各种工作,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第一,把握机遇,创造美好的明天。人才成长过程一般分为学习准备期,创造活跃期和事业成功期。大学阶段属于学习准备期的最后过程,期间将面临着一系列人生的重大课题,如专业知识储备,智力潜力开发,社会化初步完成,个性品质养成,思想道徳塑造,就职择业准备等。因此,各种各样的机遇摆在当代大学生的而前,每个机遇都是解决这些课题的捷径,如果不能把握这些
3、,当代大学生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结果也未必能尽如人意。因此,把握机遇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关键。第二,驾驭自我,发展健全的自我认识。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完善自我的前提。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应该学会从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结合上恰当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扬长避短,而不是囿于弱点导致自我牺牲的情感和行为。当代大学生能不断地摆脱自我中旧的束缚,肯定自我中的新与美时,自我必将会升华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勤奋学习,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作为跨世纪的主人公——当代大学生们,要想在未来真正为祖国为人民开创出一番
4、事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理解,就必须在大学阶段勤奋学习,努力构建合理的智能结构,不断地汲取人类科学文化中的精华,全面捉高自身素质,积极地做好开创未来事业的准备。第四,坚定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并努力使之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肩负历史重托的当代大学生,应当率先垂范,艰苦创业,与人民一道为了崇高的理想用双手去开拓光明的未来。第五,严格自律,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止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O当代跨世纪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
5、社会、科教兴国、实现屮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丿力史重托,不仅应该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必须努力培养优秀的道徳品质,将自己塑造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为投身当代大学生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锻炼品德纯。第六,调试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大学生所必备的诸方面素质中,属于一种基础素质。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科技创业的大任,止热切地呼唤着当代大学生:在调试各种心理矛盾中走向成长,在塑造良好心理索质屮走向未来。第七,正确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
6、关系。交际是人类的自然伴侣,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途径。通过交往,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友谊和集体中培育健全人格,获取生活的幸福和学业的成功。第八,选准坐标,实现崇高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人生课题中永恒又常见的主题。跨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应当如何选择人生目标,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需要当代大学生以慎重的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并在不懈的奋斗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二、个性发展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所谓个性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7、,根据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方法做科学地判断、准确地选择。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尽快找到后续学习的路径。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渐趋稳定、个性趋向完整、个性鲜明独特等特点。大学人文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正确把握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就大学生个性
8、发展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表现为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思考的触角不再只是指向一些具体、切近的事物,而几乎是指向所有的问题。他们往往能对在实践活动和H常生活的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