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8370
大小:1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1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过关检测(150分钟150分)用心爱心专心第Ⅰ卷(30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空kōng空腹空旷架空司空见惯B.种zhǒng变种品种种子刀耕火种C.劲jìn劲头鼓劲苍劲遒劲有力D.占zhàn占用占据占卜独占鳌头解析:B“刀耕火种”的“种”读zhòng;C“苍劲”“遒劲”中“劲”读jìng;D“占卜”的“占”读zhān。答案: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禅宗伫立风蚀残年柳岸花明B.犀利累赘惭愧汗颜各自为阵C.饿殍暮蔼礼尚往来草菅人命D.
2、孤傲怪诞超凡绝俗根深蒂固解析:A岸——暗;B阵——政;C蔼——霭。答案:D3.对下面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天民:明乎天理、适乎天性的贤者。慰藉:安慰。芸芸众生:一般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B.福祉:幸福。戚戚:忧惧的样子。改弦更张:指更换手中的弓箭。C.甫定:刚刚安定。妩媚:形容女子、花木姿态的美好可爱。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而能说中要害。D.谲诈:奸诈。释怀:消除心中的挂念。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解析:“改弦更张”:喻改变计划、方针和办法。答案:B4.下列加点的成语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应该珍惜现
3、时的每一分钟,否则,就会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B.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是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人们都认为这人太傻。C.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D.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解析:A“蹉跎岁月”:光阴白白地过去。B“千载难逢”:形容机会难得。C“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与句子要改变内容实质的意思刚刚相反。应换为“改弦更张”才恰当。D“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答案:C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A.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B.9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拒绝了伊拉克提出的可以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参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工作。C.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6个月。D.我们坚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奔小康这个宏伟蓝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解析:A“阳光、空气、水”跟“一切有益的东西”属并列不当。B缺宾语,应在“工作”后加“的建议”。D不搭配,“提出”改为“绘就”或“蓝图”改为“目标
5、”。答案:C6.下列句子的理解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她没有找到爸爸和妈妈就回家去了。B.刚才我看到他一个人还在车上写字。C.要研究米卢,就要看他的每一场比赛。D.目前已经有几所民办学校宣布倒闭。解析:A有两个意思:没找到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没找到爸爸和妈妈,自己一个人回家去了。B两个意思:把字写在车身上/他在车里面写字。C“他的每一场比赛”有两个意思:作为教练员所指挥的每一场比赛/当运动员的每一场比赛。答案:D7.下面是对课文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悲
6、惨世界》、《巴黎圣母院》。B.苏轼,号东坡居士,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作品集为《苏东坡全集》。C.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成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出自《庄子》。D.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为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解析:B项“南宋”应为“北宋”。答案:B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
7、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8、,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确也说明“美是难的”(苏格拉底)。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法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