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3250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谈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史地科梁翠兰2014.4.25菊泉中学的听课学习,让我初步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体会到合作学习开展所带来的好处,反思菊泉中学所开展合作学习,它更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根据我校的生源,及初中历史学习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一、合理分配小组首先要从初一年级开始,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习惯。每个班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以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
2、、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为1,2,3,4,号,1,2号为组长,负责辅导,督促;3,4号为学习薄弱的同学,争取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二、重新整合教学资料,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5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
3、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我们利用科组资源,重新整理教学资料,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将每课内容浓缩成问题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设置问题时既考虑几次薄弱的同学,也要考虑优生,让小组成员每一个同学能对学习感兴趣。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改革开放》时,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分别调查自己家或亲戚邻居家承包土地、种植作物及收成情况。这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人设计问题,两人负责调查记录,一人负
4、责整理并汇报,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安排好教学步骤5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
5、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改革开放》一节教学中,谈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调查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并进行讨论讨论,小组内形成共识,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另外,利用本历史学科浩瀚的历史内容,丰富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小组形式完成历史剧本,在课堂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简短的历史剧表演。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
6、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讨论环节老师要亲自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要关注讨论的时效性。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另外,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
7、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5再者,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问题知识大比拼,在抢答前先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参与讨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台湾地理还不很清楚,教师还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