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1832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教师戈海单位乾县逸夫小学课题名称《匆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
2、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成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作品,目的是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
3、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3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
4、写法,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把修辞手法作为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判别各种修辞手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句话用这种修辞好在哪里。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
5、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 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评说诗歌引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同题诗歌《匆匆》 匆匆太匆匆今朝有酒今朝醉昨夜星辰昨夜风 匆匆太匆匆年华不为少年留我歌我笑如梦中 匆匆太匆匆春回何处无人问夏去秋来又到冬 匆匆太匆匆潮来潮去无休止转眼几度夕阳红
6、2.学生读诗谈自己的理解3.师: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名字也叫《匆匆》(出示课题)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同题诗歌《匆匆》:一为学生理解“匆匆”的含义;二为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二反复读文积累感悟1.学生自由读文,并提出问题 a.“八千多日子”能不能换成“二十多年”?b.“不能平的”的意思是什么?2.继续读文,通过读来找问题的答案。 3.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的理解。(PPT课件演示2、3、4自然段的片段)说几句类似“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脚边飞去了。”这样的话。 4.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悟,再读自己喜欢的部
7、分。 5.请学生按课文的顺序配乐《致艾丽丝》,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段落无人选择,老师来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文是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许多用词,说法与现在不完全相同。所以请学生质疑,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从自己喜欢的部分入手,反复阅读,以点带情。正如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师:每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我希望大家用3——5分钟时间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使它们长留我们心间。 【设计意图】课标建议:“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理解和体
8、验,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四迁移拓展课堂创作1.迁移拓展师:古往今来,从凡夫俗子到文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