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

ID:57828644

大小:51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9-02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1页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2页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3页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4页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锅炉X射线检测工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主题内容与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焊缝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有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1.2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编写,适应于板厚2~40mm钢制锅炉和壁厚大于等于2mm钢管对接环缝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2引用标准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技监总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3.2检测人

2、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不小于1.0,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0.5mm的印刷字母。4射线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JB/T4730.2第3.9条的规定。4.1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4.2未满18周岁者不得从事射线工作。4.3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有剂量仪或其它剂量测试设备。4.4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应每年进行体检一次,其每年接受的最大射经照射剂量应小于50msv。4.5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夜间设有红灯及报警装置。5器件和材料5.1胶片和增感屏5.1.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选用T3类或

3、更高类别的胶片,如Agfa、天Ⅲ型等。5.1.2增感屏: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为0.03/0.1mm。5.1.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5.2像质计采用线型像质计,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5.2.1像质计的选用由Ⅰ、Ⅱ级人员按照JB/T4730.2第4.11.3规定选用。小径管可选用通用线性像质计或专用(等经金属丝)像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5.2.2像质计的放置5.2.2.1像质计应放在射线源和工件表面上,中心钢丝处于一次透照长度1/4位置,钢丝横跨且垂直于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像质计无法放在射线源侧时,允许放在胶片铡的工件

4、表面上,但像质指数应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像质计数过到规定的要求。5.2.2.2当像质计置于胶片侧工件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分。5.2.2.3当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对环缝作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3个,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则每张底片上应有像质计显示。5.2.2.4采用专用像质计时,一般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5.3铅质B标记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为验证背部散线的影响,每个暗盒背向工件应贴一个〝B〞铅字标记(高13mm,厚度1.6mm)。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上出现B较轻淡的影像,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予重照.若在较淡背影上出现

5、B较黑影像,则不作为底片判废的依据。5.4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构成。5.4.1定位标记焊缝透照部位就有搭接标记(↑),如有需要也可以放置中心标记(→),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5.4.2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部分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表示返修次数)。5.4.3像质计和识别系统的位置,如图1所示,识别系统编号至少距焊缝边缘5mm。5.4.3.2搭接标记除中心曝光外,一般放于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上,相对于源在曲面工件内,全焦距大于曲率半径时,必须放于胶片侧。5.4.3.3受检部位工件上的

6、永久标记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工件不适合打钢印标记时,应采用绘图的漆笔写的方法处理。图15.5观片灯和评片灯5.5.1观片灯观片灯的壳度至少应能观察最大黑度为4.0的底片,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应可高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屏蔽强光,经照射后的底片亮度应不少于10-30cd/㎡。5.5.2评片室评片室的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5.6黑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5.7安全灯暗室工作应采用暗红色安全灯,并每隔半年对安全灯作一次检查。5.8显、定影剂手工处理用显定影剂配方,显、定

7、影时间和温度等应符合胶片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6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6.1同一条焊缝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以保证底片黑度处于规定范围内。6.2距焊缝及热影响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检查员检查合格,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检查。6.4受检表面要由RT-Ⅰ、Ⅱ级人员检查认可。7检测技术Ⅰ、Ⅱ级人员按工艺卡或受检情况使用设备、器件和材料进行检测。7.1几何条件7.1.1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ƒ应满足如下要求;AB级射线检测技术:ƒ≥10d.b2/3式中:d—焦点尺寸,可按JB4730.2-2005附录E(规范性附录)的规定求出。b—工件受检部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