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13793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探索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具体到某一学科,创新教育仍然-1•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自信心、发散思维、质疑解难等几方面,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关键词:中学教育;数学教学;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但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的课
2、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学生终身教育发展的主渠道,《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一、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意在只有学生亲近了教师,才会听从教师的教诲。强调了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感染力量。数学教师无论从教学意识到教学方式上,都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态度要自然亲切,授课语言要幽默与简练,板书要一目了然与工整简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并且要注意培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遵循创新性教学原则。二、营造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的重要源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以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时,学校准备组织七年级学生包车去春游,如果每个车坐45个学生,还有15个学生没
4、座位;如果每个车坐50个学生,最后一辆车还剩若干个座位空着,你知道七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包多少辆车吗?面对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三、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与实践的倾向性心理特征。兴趣的产生和学生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伴随着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一旦长期稳定存在,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的动力源,使学生内在的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动员起整个身心,投入到学
5、习活动中去,并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可以这样说,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出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其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有理数的乘方时,可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引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
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5,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大部分学生和国王一样,认为米应该不多,国库里肯定有;少部分学生将信将疑不敢肯是;还有几个事先学习过新知识的学生大声说没有。教师这时适时揭开迷团,告诉大家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1)粒米,以100粒/克米计算,约为1844.67亿吨。学生们都“哇”的一声叫起来,纷纷翻开课本阅读,所以好的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四、发
7、散思维训练,培养求异创新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原始提供的信息、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基本方式。例:一种药水是按1:100配制的,现有药粉26千克,要配制这样的药水需要水多少千克?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题时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模式化,开拓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发智力。通过学生的思考练习,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用一般的解法是26-1/101,有的用整数解法是26x100,有的用分数解法是仁1
8、/100,有的用比例解法是26/X=1/100,这样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求异创新能力,只要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定会不断提高。五、反馈质疑解难,培养创新潜在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创设恰当的情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提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