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11928
大小:237.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9
《太阳辐射波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
2、。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b5E2RGbCAP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M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Solarconstant>表示,单位为3、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工程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这些观测数据4、将对进一步了解大气物理过程及全球气候变迁的原因有很大帮助。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太阳常数值Rsc=1367±75、地减弱;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最为显著;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产生这些变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这是因为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氧、臭氧及尘埃等固体杂质等。太阳辐射被吸收后变成了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水汽吸收最强的波段是位于红外区的0.93~2.85μm,据估计,太阳辐射因水汽的吸收可减弱约4%~15%。氧只对波长小于02μm的紫外线吸收很强,在可见光区虽然也有吸收,但较弱。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6、很少,但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带,在0.2~0.3μm波段的吸收带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使小于0.29μm波段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因而保护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免遭紫外线过度辐射的伤害。臭氧在0.44~0.75μm还有吸收,虽不强,但因这一波段正好位于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内,所以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相当多。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弱,仅对红外区7/72.7μm和4.3μm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该区域的太阳辐射较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的影响可忽略。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污染物等杂质,对太阳辐射也有吸收作用,大气中这些物质含量越高,对太阳辐射吸收7、越多,如在工业区、森林火灾、火山爆发、沙尘暴等,太阳辐射都有明显减弱。总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平流层至地面主要是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被大气成分吸收的这部分太阳辐射,将转化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由于大气成分的吸收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因此可以说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RTCrpUDGiT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时将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雾滴等质点,都要产生散射现象。散射不像吸收那样是把辐射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使8、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见图2.5。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入射辐射的波长要短
3、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工程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这些观测数据
4、将对进一步了解大气物理过程及全球气候变迁的原因有很大帮助。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太阳常数值Rsc=1367±75、地减弱;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最为显著;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产生这些变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这是因为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氧、臭氧及尘埃等固体杂质等。太阳辐射被吸收后变成了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水汽吸收最强的波段是位于红外区的0.93~2.85μm,据估计,太阳辐射因水汽的吸收可减弱约4%~15%。氧只对波长小于02μm的紫外线吸收很强,在可见光区虽然也有吸收,但较弱。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6、很少,但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带,在0.2~0.3μm波段的吸收带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使小于0.29μm波段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因而保护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免遭紫外线过度辐射的伤害。臭氧在0.44~0.75μm还有吸收,虽不强,但因这一波段正好位于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内,所以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相当多。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弱,仅对红外区7/72.7μm和4.3μm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该区域的太阳辐射较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的影响可忽略。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污染物等杂质,对太阳辐射也有吸收作用,大气中这些物质含量越高,对太阳辐射吸收7、越多,如在工业区、森林火灾、火山爆发、沙尘暴等,太阳辐射都有明显减弱。总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平流层至地面主要是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被大气成分吸收的这部分太阳辐射,将转化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由于大气成分的吸收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因此可以说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RTCrpUDGiT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时将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雾滴等质点,都要产生散射现象。散射不像吸收那样是把辐射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使8、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见图2.5。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入射辐射的波长要短
5、地减弱;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最为显著;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产生这些变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这是因为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氧、臭氧及尘埃等固体杂质等。太阳辐射被吸收后变成了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水汽吸收最强的波段是位于红外区的0.93~2.85μm,据估计,太阳辐射因水汽的吸收可减弱约4%~15%。氧只对波长小于02μm的紫外线吸收很强,在可见光区虽然也有吸收,但较弱。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
6、很少,但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带,在0.2~0.3μm波段的吸收带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使小于0.29μm波段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因而保护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免遭紫外线过度辐射的伤害。臭氧在0.44~0.75μm还有吸收,虽不强,但因这一波段正好位于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内,所以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相当多。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弱,仅对红外区7/72.7μm和4.3μm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该区域的太阳辐射较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的影响可忽略。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污染物等杂质,对太阳辐射也有吸收作用,大气中这些物质含量越高,对太阳辐射吸收
7、越多,如在工业区、森林火灾、火山爆发、沙尘暴等,太阳辐射都有明显减弱。总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平流层至地面主要是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被大气成分吸收的这部分太阳辐射,将转化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由于大气成分的吸收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因此可以说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RTCrpUDGiT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时将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雾滴等质点,都要产生散射现象。散射不像吸收那样是把辐射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使
8、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见图2.5。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入射辐射的波长要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