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合理运用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职称评定】.doc

【教学论文】《合理运用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职称评定】.doc

ID:57791987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9

【教学论文】《合理运用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1页
【教学论文】《合理运用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2页
【教学论文】《合理运用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合理运用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职称评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理运用学具培养学生能力柴桑小学孙思如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从传统的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活动己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还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从发现屮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以往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一种“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低年级学生要忍受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只听老师讲和跟着动动嘴,到该用手的吋候常常只有儿分钟吋间。这样,课堂丄该让学生操作的被

2、教师示范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被教师讲解了,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力,教师就要通过学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能探索出来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孩子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给任何暗示。”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屮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质疑,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屮的主体地位。一、合理利用学具,

3、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屮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应利用学生手屮的学具,经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木块、实物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讲“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从家屮找来-•些各种形状的小盒子或积木等物体;上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手屮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

4、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最后学生利用手屮的各种形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每i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各种物体。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吸引着,学习兴趣一直很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好。二、合理利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屮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刚进校的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学具,只能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拿出8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5个小木块,右边

5、摆6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后,拿出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围成各种图形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逐步增加操作的难度。在学习20以内的进为加法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如9+6,先摆9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让学生想办法摆一摆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先自己摆,再请学生到前面进行演示,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都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帮助学牛理解算理,对于操作失败的学生找出原因,反复操作,直到掌握方法为止。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但使学生在操作屮获取了知识,同吋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三、合理利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

6、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尽管他们可以学会一些初步的逻辑思维方法,但这种逻辑思维,在很人程度上仍依赖感知和表象,具体形象性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遇到数学他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屮表现最为明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要把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物化”,即用实物(或图形)把教材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学生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再把物化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学生操作学具和教师直观教具的演示,都是物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i

7、遍”。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从口己动手操作屮,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屮来,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在操作屮动手、动口、动脑,学生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能形成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给学生每人9根小棒,让他们把这些小棒分成3份,每份一样多。有的学生1根1根地分,分3份,还有小棒,就再1根1根地分,直到分完为止,每份有3根小棒。有的学生直接3根3根地分,分成3份,正好分完。从学生不同的分发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对“把9根小

8、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根小棒”有很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