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doc

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doc

ID:57777202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8

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doc_第1页
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doc_第2页
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信息工程陈元)摘要:一直以来,being在西方哲学的范畴中被热烈讨论,在相关的讨论中,人们对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看法。使关于being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这里,我想就几个私下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在我看来,它们与being相关,也很有趣。本文认为,“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普遍的哲学概念,关于“是”的理论“是论”所表述的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是纯粹理性自身的展现。作者不赞成将“Being”译作“存在”,而以“是”作为的译名去阐述西方

2、哲学,并说明了“是”这个哲学概念由系词“是”演化而来的。大家者諒认,“是':是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核心概念,读西方哲学书总是碰到它。早在巴门尼德那里,“是”就作为哲学术语了。柏拉图以相的方式讨论过“是”、“不是”、“所是”或“是者”。亚里士多德提出,哲学就是关于“是者之为是者”的学问。中世纪在各位哲学家那里,“是”的用法及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恐怕人们都会承认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被认为是“最普遍”的哲学概念,即,“是”的意义在于它是那个具有最普遍性质的范畴。至少,这是“是”的多种用法和意义中最重要的一

3、种用法和意义。什么是“最普遍”呢?通常人们把它理解为包容一切的意思。可是什么是“一切”呢?事实上,由于人们的阅历不同,尤其是思想方式的不同,所谓的“一切”是不一致的。囿于日常生活的人把凡是他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东西称作一切。有科学常识的人把一切扩大到细胞、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以及这些物质的运动规律。我们也没有理由把那些非物质的东西排除在“一切”之外,例如数学对象和哲学思想表达的对象。神学甚至以“是”指称万能的上帝。黑格尔声称他的《逻辑学》是一个严密的演绎体系,其中的范畴无不有其来历,这个范畴体系的开端就是“是”

4、。海徳格尔革新传统和学时,也围绕着对于“是”的阐述。西方哲学把“是”当做最普遍的哲学概念。那么,在什么意义上“是”能成为最普遍的概念呢?为了搞清这一点,我们须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是第一个将“是”作成最普遍的相的人。事由起于他的后期著作《巴门尼德篇》,在那里,柏拉图为补救其前期有关相的理论的不足,发展出一种关于相之间相互分有或结合的理论。他提出,单一的相是不能成立的,相只能成立于它们的相互结合关系小。所谓相的相互结合,在形式上就表达为通过系词“是”把分别代表两个相的词组合成的句子。如“一是数”,这个句子就表示“

5、一”和“数”这两个相的结合。“一”这个相的意义是通过“一是某者”这样的句式得到述说的。换句话说,“一”成立于与其他相的相互结合关系中。反之,如果“一”不与任何相结合,那么它除了自身就得不到任何规定,甚至连它自身也不能成立。因为,表示“一”成立的句子写作“一是”,这是希腊文里最简单的句子,它须是“一”和“是”的结合,可是,“是”也是一个相。由此可见,“是”这个相由于它还具有系词的身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王路认为,being应该翻译为“是”,而不是翻译为“存在”,这一观点似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常有人说

6、,总体上可以理解这种看法,也认为他有道理,但是总觉得他还欠缺一些东西。我觉得就是欠缺些与你知识结构有关“存在”的认识对应的东西。好比张无忌给周芷若输入九阳真气疗伤时,总觉得他体内有股怪异的内气在于自己的真气抗衡。由于being译为“存在”乃是普遍现象,因此当一个人真正步入研究阶段的时候,他或她已经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存在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词甚至已经成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用语。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不断学习和研究的深入,能够认识到“是”这个译名有道理而“存在”这个译语有问题,这本身己经是一个了不

7、起的进步,但是接受一“是”到底论又谈何容易?!因为“是”与“存在”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且不说抛弃甚至铲除多年形成的知识积累在情感上有多么难以接受,需要做出多么巨大而持久的努力。至少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一定会时时处处以不同方式顽强地抵抗。不仅如此,现有的中译著作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彫响着读者,培养和造就未来的哲学研究者,而在他们身上,上述感触和困惑以后依然会同样出现。所以,“欠缺”感是正常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C有这种欠缺感没有关系,问题在于如何对待它。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积累,这是长

8、期学习所形成的,也是宝贵的。但是一个人应该努力使它成为促进自己学习进步的要素,而不要让它阻碍自己的发展。熟悉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巴门尼德指出的知识之路“乃是是,且不可能不是”,但是他也明确地说,“由他这条路得出真”C这就清楚地表明,在巴门尼徳的论述中,不仅谈到“是”与“真”,而且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还应该看到,亚里士多德不仅提出要研究“是”本身,并且是在学科的意义上提出这个问题的,他还明确的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