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

ID:5777354

大小:14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2-24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_第1页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_第2页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_第3页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_第4页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考试复习要点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法制史考试一.知识点P61成文法公布(三点)及其意义活动:郑国的“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颁布法典的人)前536年郑国子产颁布的“刑鼎”。公元前530年郑国邓析把法律(私刑)写在竹简上被诸侯承认的法典——竹刑。第二次颁布成文法:晋铸刑鼎。前513年赵鞅,荀寅把范宣子写好的刑书写在刑鼎上。意义:法的公布成为历史潮流。刑书的公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肯定了封建剥削方式和地主阶级政权的合法性,具有进步意义。2.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渐打开。对于破除奴隶主贵族的宗法等级制度,3.确立地主统治地位,4.建立新的统治秩序都发挥了作用。5.“礼治”和“法治”之争拉开了序幕。P72

2、法经内容、特点、影响历史背景:魏文侯执政时期,任命李悝为相,进行了大规模的变法,李悝主持变法,为了推行变法,颁布了《法经》。《法经》的内容:a.政治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剥夺了奴隶主特权。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b.经济上“废沟洫,以尽地力之教”,实行“善平”的政策。c.在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李悝增强了军力,重视军事改革和军备训练。d.实行以法治国,制定《法经》。《法经》的篇目:第一部分是正律,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第一篇〈盗法〉,是惩罚侵犯财产的犯罪的法律。第二篇〈贼法〉,是惩罚杀人,伤人等侵害他人人身的犯罪的法律。第三篇〈囚法

3、〉,是关于囚禁和审讯犯人的法律规定。第四篇〈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罪犯的法律规定。第二部分是杂律,即〈杂法〉一篇,是对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者的规定。第三部分是减律即〈具法〉,相当于现在刑法的总则。〈法经〉的特点及其影响:1.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2.反对奴隶主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3.体现重刑主义精神。4.体例上诸法合体,具法列后。法经作为我国法制史上具备一定规模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法典,其将诸种罪名和诉讼法的内容合于一部法之中,且容实体法程序法为一体的编纂方法,为后世所宗。对我国秦汉时期的封建法律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事实上也是整个封建

4、社会法典制定的蓝本。P103秦朝司法官的责任1.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过失出入人罪)2.故意重罪轻判或者轻罪重判,以“不直”论。3.故意有罪不判使罪犯逃脱法律制裁的构成“纵囚”罪。(故意出罪)4.P110汉朝的法律形式令:是一种数量多,范围广,针对性强而又灵活的法律形式。是作为律的补充。“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科:即特殊的刑事法律。比是汉代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它指的是司法类推的行为,即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司法官吏比附律令,援引判例断罪量刑。比,又称“决事比”,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称为“廷行事”。汉比的来源主要是得到认可

5、的比较特殊的典型案例以及官府整理汇编的判例。P120文景除肉刑(背景、内容、影响)这是一次刑制改革,即刑罚制度的改革。改革内容:汉文帝开始,方案的旨向是用笞,徒,死取代黥,劓,刖等肉刑,即用五年徒刑代替黥刑,以笞三百代替劓刑,以笞五百代替斩左趾,斩右趾则改为弃市。之后再次下令,将笞数由五百减为三百,三百减为二百,二百减为一百。并且定垂令,对用笞的的刑具和行刑的方法作了具体规定:垂长五尺,根头一寸,末梢半寸,材料用竹,皆削平竹节;笞打人的臀部,行刑时中途不得更换人。改革意义:这一改革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肉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封建社会笞,杖,徒,流,死五刑的形

6、成奠定了基础,也保护了社会生产力,意义很大。P141春秋决狱内容及其影响(名词解释)春秋决狱又称“引经决狱”,“经义决狱”,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案的指导思想,直接引用《春秋》等书的经义分析案情,认定犯罪,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释和适用法律的一种审判方式。这一审判方式体现了儒家经义向法律的渗透,以逐步实现封建法律的儒家化。,也弥补了早已订就且指导思想大体未脱先秦法家思想的《九章律》等法律的不足。春秋决狱的主要倡导者是董仲舒。春秋决狱的主要法律观:a)原心定罪。这是最重要的原则。特别强调考察犯罪者的主观动机b)“君亲无将,c)将而d)诛焉”。意

7、即君主的亲人和大臣不e)的有篡逆之心。f)“恶恶止其身”。认为该只惩罚犯罪者本人,g)不h)可株连无辜者。i)“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的影响:汉儒以《春秋》改进法律,目的在于“以经术润饰吏事”,引礼入法,寻求经义和法律理性的结合,同时,以儒家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着司法实践,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法制中的地位。春秋决狱在法律繁琐而不完备的汉代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到了补充法律的积极作用,并使儒家思想的法律原则先司法后立法,逐渐得以确立,至唐,儒家经义才全面完成了对成文法的改造。从此时开始,中国的司法实践开始重视人的主观方面了。6.P176隋律、《开皇律》

8、的特点隋朝沿革了汉魏以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