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

ID:57746306

大小:189.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_第1页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_第2页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_第3页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展战略2006年第1期第19卷总第109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系统理论透视刘志迎1,22,赵晓丹(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5;2.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系,合肥230009)摘要:根据自组织理论、进化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对技术创新系统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的双链螺旋模型,即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由科研链和产业链形成的双链螺旋网络,其运转过程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在各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进化中逐渐形成了日益复杂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以此理论为依据我们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

2、创新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技术创新系统;复杂性理论;双螺旋模型世界经济体系已进入以技术、知识为核心的时适应性系统的特征:没有中心控制机制,只在简单的代,技术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如何积极建立规则支配下涌现出复杂的特征。所以,更确切的说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其系统复杂适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当前世界发展科技产业的应性特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2]主流,也是我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建立创新型国家1.1技术创新主体与聚集的要件。OECD1997年的《国家创新体系》报告

3、指出:“创基于以往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技大多重点集中于某一侧面,本文以复杂性理论为基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这一础,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进行系统化,建立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反馈、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系了相关模型,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统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取外部考价值。知识的方式。这种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别的企业、1技术创新体系的复杂适应性特征研究公共或私有的研究部门,大学和中介部门。”因此,企技术创新体系是通过有机结合各种

4、技术创新资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政府源和要素,使得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经济、科技和社会以及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等构成了技术创新系统中等各个部门和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在技不同层次上的主体,每个主体具有自己的目标、经营术创新过程中互促互惠、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推策略、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这些主体通过聚集而相动技术创新自运行、自发展的机制和驱动力量,产生互作用,以期不断的适应环境。对于整个技术创新系一种以技术创新倍乘式整体效应为特征的系统,是统来说,并不存在一个集中控制中心来指导各个主一种强烈的以技术创新

5、为出发点、为指向和归宿的体的行动,但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仍然表现出一种反馈互动状态的整体。[1]有序的状态。正是这种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反复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并且在这一系的、相互的聚集作用,才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发展和统中,各参与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相互作用的进化的基本动因。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非正式网络。各网络组员1.2技术创新体系开放和非均衡从自身的原则出发,与其它的主体相互作用,并在相开放和非均衡是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前提。系互作用中涌现出网络的整体特性和规律。具有复杂统只有开放,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质

6、、能量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规律及经济学分析”(项目编号:03035012;项目负责人:刘志迎)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高技术产业政策比较及安徽的对策”(项目编号:AHSK01-02D046;项目负责人:刘志迎)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志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赵晓丹,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11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期第19卷/总第109期2006年第1期第19卷总第109期和信息的交换,获得足够的负熵,并且处于远离均衡金、劳动力及技术之间

7、的反馈作用。[3]状态的非均衡态,才能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此外,技术创新系统还表现出混沌性、涌现性等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自组织结构。复杂系统所具有的其他特性。其混沌性表现在技术而技术创新系统正是以各主体为节点,以协作创新系统具有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内在随机性和交流为链条,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流为内容形成了一长期行为的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涌现性表现在一项个适应性运作体系。技术创新系统的形成并向有序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可能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演化取决于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如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8、,不但带来了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孤立、封闭的技术信息产业,更是创造了一个信息时代。研发,必然会出现没有市场的技术成果;同样,没有2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模型的建立研发能力的企业,也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形基于对技术创新体系复杂性的认识,本文根据成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成果流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