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34255
大小:435.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6期3102010年6月农业工程学报1’ransactionsoftheCSAE、,01.26No.6Jun.2010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赵荣钦1,一,黄贤金睬,(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2.钟太洋1,徐慧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11)摘要: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体现和落实。为了对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评价指标为依据,选取了资源
2、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土地利用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对江苏省沿海地区3个地市的20个行政单元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分区结果及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该区域分为4类:优化发展区,包括南通、连云港和盐城3个市区;滨海潜力区,包括如东县、大丰市和东台市;重点发展区,包括海安县、启东县、如皋县、通州市、海门市;一般发展区,包括以上区域以外的9个县级单位。根据各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了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基于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土
3、地利用分区对于指导区域土地开发和布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键词:土地利用,聚类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沿海地区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0.06.054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0)一06—0310—05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等.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10--314.ZhaoRongqin,HuangXianjin,ZhongTaiyang,eta1.Applicationofclu
4、steringanalysistolandUSezoningofcoastalregioninJiangsuProvince[J].TransactionsoftheCSAE,2010,26(6):310--31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0引言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核心内容之一,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把土地利用划分为不同的基本单元【11,其目的是探讨土地利用的组成及综合特性,了解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
5、2j。土地利用分区对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一些学者基于不同的目的、尺度及侧重点对土地利用分区进行过探讨和案例研究,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4-51,地域分区【6】、用地分斟71、功能分区[2,81和主体功能区【9】等,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分区常见的方法有综合分析法、主要因素法、叠置法、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等【5,l们。由于以上各种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尺度、内容、手段和方法多样,其考虑的分区指标和分区单元也存在差异,这使得不同的分区之间存在明显的
6、衔接问题。如何将不同的分区方法和结果进行协调,以增强分区的对比性和适宜性,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结收稿日期:2009-034)2修订日期:2010-06-08基金项目:2009年农业部公益基金项目(20090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63);江苏省国土厅项目(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作者简介:赵荣钦(1978一),男,河南孟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碳循环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10093.Emil:zhaorq234@163.corn※通信作者:黄贤金(1968一),男,江苏
7、扬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10093。Email:hxj369@nju.edu.cn合江苏省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特点,本文尝试将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与功能分区相结合,并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方法和评价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为该区域的开发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1研究区概况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下属的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阜宁、射阳、
8、建湖、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如皋、海门、启东等17个县(市),共计20个行政单元,面积2.84万km2,2005年人口1712.74万。本区位于北哑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水网密集。与全省相比,本区经济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