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05448
大小:20.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1
《提问激起创新思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问激起创新思维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王飞云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是一种师生面对面的对话,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这种对话,架起了心与心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打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提问是对话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用来组织教学,反馈教学信息,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也大有益处。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大致有二个级别五种类型: 一是低级认知提问: 1、判断型问题,其典型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 2
2、、叙述型问题,其典型形式为“是什么”,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出回答。这类问题训练的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可是这两类问题都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 3、论理性问题,其典型形式是:“为什么”,要求讲出道理,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训练思维,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过这类问题的答案多属唯一的,它训练的主要是辐合思维能力。 二是高级认知提问:——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7/7 4、独创性问题,其典型形式是:“请你提出与众不同答案”、“"请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
3、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断和确定自己认为可以成立的答案,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智慧的翅膀,向未知作创造性的跃进;要求学生主动运用和寻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赐予。 5、探索性问题,其典型形式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了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解决方案”,提出这类问题追求目标不是唯一答案,而是使学生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前三类问题的比重很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就
4、要大大提高后两类问题的比重。为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点珠连线,畅通寻路 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常常会走“题海战术”的重负担途径,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反之,当解决了一个问题以后,从原来的问题出发,通过引伸、推广、对照、类比而提出新问题,如条件改变一下、结论会有什么变化,也可以保持原来的条件,探讨能否得到更深刻的结论等等。这类问题特别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各种变式中发现解题过程结构的特征,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增加进行创造性解题活
5、动的经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解题教学的效果。 【案例】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一课时,在学生正确探究完2、3、4、5、6、7张饼的最佳烙法后,师生有如下一段对话: 师:怎样将饼分组就能保证每次锅底可以同时烙2张饼呢? 生1:要么2张饼为一组,或者3张饼为一组。——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7/7 生2:在分组时我觉得赞成不能让一组里只剩1张饼,因为这样就很浪费锅底了。 师:利用你们发现的规律,怎样给8、9、10张饼分组呢? 生3:8个饼可以分成
6、4组,第1组2张,第2组2张,第3组2张,第4组还是2张,共用6×4=24分钟。 生4:8个饼还可以分成3组,第1组3张,第2组3张,第3组2张。共用9×2+6=24分钟。 生5:9张饼可以分成组,第1组2张,第2组2张,第3组2张,第4组3组,共用6×3+9=27分钟。 生6:9张饼可以分成3组,每组3张,共用9×3=27分钟。 生7:10张饼可以分成5组,每组2张,共用6×5=30分钟。 师:如果给你更多的饼,你能合理安排吗?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呢? 生
7、:(略) 【分析】——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7/7 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运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探寻4、5、6、7张饼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烙饼方法上,而是要通过方法寻找烙饼规律。因此,在课末老师顺着4——7张饼的解题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设计了三个问题,最后刨根到底解决了“给你更多的饼,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我们要对饼进行分组,要么2张,要么3张饼看成一组,这样才能最
8、节省时间”,从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打开解决此类问题的新思路。问题“怎样将饼分组就能保证每次锅底可以同时烙2张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在认识掌握数学知识间的变与不变中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对比分析,开拓思路 对比,也可称为比较,就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提示其异同,探索其间的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用这种科学方法进行教学,从学生学习心理上来说,它可以在比较中揭示事物个性,概括其共性,因而符合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