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9511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4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2高一语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第一大题是论述类本,共9分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项结合本内容“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可知,表述绝对,“李陵之祸”的表述只是最为明显。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
2、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的表述和概括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结合本内容“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2高一语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第一大题是论述类本,共9分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
3、辨析项结合本内容“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可知,表述绝对,“李陵之祸”的表述只是最为明显。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的表述和概括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结合本内容“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导致其叙事
4、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2高一语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第一大题是论述类本,共9分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项结合本内容“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可知,表述绝对,“李陵之祸”的表述只是最为明显。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
5、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的表述和概括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结合本内容“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可知,表述绝对,“李陵之祸”的表述只是最为明显。2题干要求选出对“私语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语段,选项结合本第三节内容“是书信体‘学性’的主要标志
6、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学属性。它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因为它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可知,偷换概念,此项表述的是“书信”的特点。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项结合本第三节内容“是书
7、信体‘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学属性。它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因为它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可知,偷换概念,此项表述的是“书信”的特点。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语段,A项结合本第一节内容“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就现存献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可知,“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