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46694
大小:1.1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8-30
《仙台媒体中心的形与力:伊东丰雄的创作宝藏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管状柱 管状柱是smt重要的构成要素——无论是空间感受还是结构理性。伊东和佐佐木都将其称为tube或者チューブ。从功能的角度,它在smt作为楼梯间、电梯间、通风井、采光井等等(图16)。16 从力流的角度,它作为柱子,其实就是将原本我们理解的集中传力方式分解到管壁上——一点也好,三角也罢,圆形亦可(图17)。关于圆形空心柱子,自然界的例子很多——秸杆或者竹竿。这些都为理解smt的管状柱提供了直观依据。17 Smt的13根管状柱分为两类——A类只用来传递重力(可简化为竖向力)
2、,B类除了用来传递重力还要抵抗水平地震力(可简化为水平力)。B类共4根分布于smt的四角,而余下的9根分布其间。二者在形式上大同——都是管状的柱子结构,小异——A类只有竖向平行(准确地说是同层没有交接的)杆件,而B类则由类似斜撑的杆件交织而成(图18)。18 仅作为重力荷载的受力构件时,管状柱形式的自由度源于力流路径自上而下时,管环作为柱子的一部分,提供了力流所需的压力或者拉力。如图19a中,腰部收缩的三角管壁柱子,其竖向杆件都承受压力传递重力,但顶部的管环则通过受拉的方式,使上部的竖向杆件在顶端
3、获得水平向的力,导致此竖向杆件能以受力平衡的方式向下向心地传递。而中部的管环则以受压的方式使向心的上部竖向杆件与向外的下部竖向杆件在交接处平衡。最后底部的管环与底部一样以受拉方式平衡力流的竖向传递。如果拿出一个上部的倒梯形部位作为静力学分析时,我们完全可以用图解静力学的方式,利用节点求解个杆件受力状态(拉力或者压力)和大小(图19d)。而图19b则是圆柱腰部收缩的竖向受力力流状态,19c则是进一步移动中部壁环位置的管状柱形态——当然力流路径则更为复杂。19 图20则是中间管环扩大时形与力的大致关系
4、——与中部管环收缩的管状柱相比较,上中下管环的受力状态相反。同时,管环一定范围内的位移也能保证其自身的稳定状态,只是内部的受力状态更加复杂。20 以上两种管状柱同属于A类,它们能轻松完成重力荷载的任务,却难以将水平力传递到地上——也就是常被讨论的“抵抗水平荷载”。B类管状柱交织的斜杆就发挥此重要效用。图21中所示的就是由斜杆组成的管状柱如何能抵抗竖向力(a和b)以及水平力(c和d)。21 同样,B类管状柱也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对管环进行收缩、扩大、位移等操作,使其获得形式上的自由度(图
5、22)。22 伊东丰雄和佐佐木对管状柱在smt的尝试是初次的,但不是最后一次。在1997年间的两次竞赛——瑞士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图23左)和日本广岛展览会议中心(HiroshimaMesseconventioncenter,图23右)和1999年罗马现代美术中心(centerforcontemporaryartinRome,图23中),他们联合进行了多次管状柱变体的尝试[1]。23 而2002年的奥斯陆项目(OsloVe
6、stbanenProject),则对于管状柱多样形态的另一次大胆的尝试(图24)——相比之前的方案斜杆形式更自由管环位置偏移更大,但从力流概念来看,它依旧是管状柱的一种变形,并且斜杆同时提供了竖向力和水平力的传递路径。24 在smt及之后讨论的这几个方案,我们都将管状柱当作柱子对待,但从力流概念的角度,“管”和“筒”的概念在拓扑关系上是一致的,因此,将“管”的形状由圆形变形为矩形或者其他形,将其尺度由柱子放大到楼层平面,将其承受楼板荷载的方式由管状柱间支撑变换为管状柱内部支撑(图25),我们就会发
7、现管状柱与筒体结构(英文就叫tubestructure,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核心筒也是其中一种)是同样的力流概念。25 因此,当我们看到福斯特(NormanFoster)设计的纽约赫斯特大楼(HearstTower,2006,图26左)时,当我们看到赫尔佐格和德莫隆(Herzog&deMeuron)设计的东京Prada旗舰店(PradaTokyo,2003,图26中)时,或者当我们看到蓝天组(CoopHimmelb(l)au)设计的慕尼黑BMW世界(BMWWelt,2007,图26右)时,借助力流概念
8、我们能理解它们与smt或者奥斯陆项目在力学本质上的共通性。26 上述讨论的管状柱力流概念是集中于杆件体系的。在结构理论里,建筑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杆件结构(elementarystructure)和整体结构(monolithicstructure)。以梁形式作为代表,钢桁架就是典型的杆件体系,而混凝土梁则是典型的整体体系。在上篇里,已经提及,利用力流概念,混凝土梁的受力力流路径可以被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