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

ID:57611318

大小:21.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9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1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2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3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4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与分解.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二)教学设计思想(1)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课堂是生成的”与传统的“预设成功”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不可偏废。所以在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在这两方面都需加以考虑。(2)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体现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3)力求以老师为主导,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突破学生的主要困惑,即分力是否真实存在?如何正确分解一个已知力?在教法的设计上采用直观事例、实验演示和讨论;在学法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等活动相结合;

2、在教学手段上,运用自制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思维方式上主要用类比、等效替代、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2)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3)会用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2.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在学习力的分解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体会物理

3、学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检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2)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实验探究情景并示范:用一根细线拴在橡皮筋上,将结点拉伸到某一位置O点,细线对橡皮筋的拉力为F,然后换用另一根相同细线对折后拴在橡皮筋的同一位置上,并将结点拉伸到同一位置O点,两细线对

4、橡皮筋的拉力分别为F1、F2)师:拉力F1、F2、F中哪一个力可以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哪两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分力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吗?生:(学生基本上能较准确地回答,强调一个力跟它的分力并非同时存在)2.新课引入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根细线可以把物体提起来,也可以用两根相同的细线来代替原来的一根细线把物体提起来,问:在哪种情况中细线容易断裂?生:(让学生思考、议论片刻,可能有争议。如生1:用一根细线提物体容易断;生2:用两根细线提物体更容易断)师:到

5、底哪种看法正确?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演示1:由学生用两只手各提一根线把一重物提起,并使两手逐渐分开,直至线断。师:按常理推断,似乎用一根细线比用相同的两根细线提重物时更容易断。但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用两根细线提重物时细线更容易断。演示2:下面我们再来做做另一个实验——指断铁丝。现象:两手拉不断的铁丝结果在本实验中断了。(学生被实验现象所吸引)师: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一个力在两个方向上产生了作用效果。为了解释上述现象,为了研究一个力在某两个方向上的效果是什么效果(如形变),有多大的效果(

6、分解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新知识——力的分解。板书: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分力的计算3.新课学习力的分解:求跟一个已知力的等效分力。(板书)(1)类比得出分解定则。师:在合力与分力的探究实验中,我们都是用橡皮筋的伸长多少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合成是已知两个力F1、F2求与它等效的合力F,分解则是已知一个力F求与之等效的两个分力F1、F2。如果把分解步骤倒过来也就成为力的合成了。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同学们想一想:力的分解应遵从什么定则呢?生:(学生思考、猜想:求力F的等效分力F1、F2也

7、同样应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演示课件)板书:1.分解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实验讨论判断分力方向的原则。生:学生实验,每组同学用一根细线对折后拴在橡皮筋上,试着两到三次细线间的夹角不同,把结点拉伸到位置O点。师: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再演示几何画板课件:同一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生:(思考片刻,动手画图。学生总结出:对同一个力的分解,其答案是不确定的,也即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师:如果给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的答案能唯一确定吗?生

8、:(学生沉思,动手作图,教师检查学生作图规范)师:从上面同学们拉橡皮筋实验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是按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的。这种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判断方向的方法有没有普遍意义呢?让我们再看一看下一个实例。演示3: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有一物体,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观察橡皮条和斜面的形变情况。图1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学生思考,略加议论,应看出橡皮条被拉长,斜面被压弯等现象)师生共同分析: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而重物又不能下落。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