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

ID:57601978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28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1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2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3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优质文档《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本节课,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式真实存在的,并能运用微观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抽象的微观概念的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易观察事物的变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分析、

2、演绎、推理,再现科学探究“经历”,既培养抽象思维,又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由宏观到微观的抽象分析思维能力。这个学习过程不能仅靠教师讲述就能得到较高课堂效率的,而要在学生“亲身经历”的思辨中,通过教师的“拉”与“推”——引导、点拨下逐步达成。为此,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安排:在认识了身边熟悉的物质——水之后,安排此课题,使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到神秘的微观世界。这种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题中,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材中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盛

3、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何逐渐会减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简单介绍人类对于物质组成的设想和解释,及科技的进步对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的证明。在分子性质介绍中,教材通过展示图片以及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此外,教材还设定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二、学生的学情、学法分析知识水平: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通过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学习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

4、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加之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持。智力水平: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时期,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比较高。这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智力支持。学法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的特点。四、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分子的性质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提高学生的

5、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优质文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          2、能以微观知识的角度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利用多媒体技术、探究活动和评价反馈等方式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六、教法分析及教学建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创设:以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入手,情境切入,引出课题:例如 ①烧杯内的水长时间放置会逐渐减少?②走到花园附近会嗅到花香的气味?活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

6、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分子的三个特点。评价反馈:设置课堂练习,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七、教学准备仪器及药品:红蓝色墨水、品红、高锰酸钾、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冷水、热水、量筒、大烧杯、果冻盒、八、教学过程课前探究:提前布置预习,并让学生回家做实验。趣味探究:将1小杯黄豆与1小杯芝麻混合,体积是否等于2杯。通过家庭实验,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从而产生疑问,为本课题的学习做铺垫。  (一):引入课题情境创设【情景一】学生讨论:请小组讨论并解释一下下面的生活现象: 1、放在烧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变少了?2、经过花园时闻到花香?3、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晒干?

7、4、病毒流行期间,大街上的人们戴着大口罩,以防止SARS病毒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染。  【情景二】(观看实验,请解释现象?)1、将钢笔内的蓝墨水挤入盛冷水的烧杯中,水逐渐变蓝?2、取少量高锰酸钾粉末放入盛热水的烧杯内,烧杯内的水变红?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补充修正,并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1、水减少了,是因为水中的粒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2、人能嗅到花的香气,是因为花中的香气的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因而使人嗅到了香气。  3、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科学技术已证明,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

8、成的,这些粒子包括分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