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80902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27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下载后可编辑的优质文档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造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的内容就比较抽象艰涩,对初中生这个年龄段而言,确实不易理解。一般来说,初中生在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缺陷。“死”就是学的死,不会动脑筋,平时死
2、学,考试时死背。“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困难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所以,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
3、,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找出学生思维方面的缺陷,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善于提问题,他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也就不能有效地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身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学过程中首先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所以我总是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提问,注意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
4、习惯。尤其喜欢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并反复告诫他们,切不要认为,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印的,都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从来不想也不打一个问号。也不要因为怕问错了面子不好看,就丧失提问的勇气,相反,要有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找出疑点。因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重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学生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5、。对于初中生来说,最一般的方法是在“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运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所谓“是什么”,就是要孩子弄清楚,老师讲了些什么新知识,有些什么新要求,今天学习的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学习目的要明确。所谓“为什么”就是要学生独立“消化”教材、理解教材,弄清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把握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之间关系的“桥梁”和“通道”。然后再把下载后可编辑的优质文档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处,最后再把这些新知识有机地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网络。这就运用分析、
6、综合、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科学地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思考过程,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好“如何运用”这个环节,也就是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怎样运用到作业和实验中去。学生反复做作业或者进行实验,是进一步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对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学生只有在实际中反复运用新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创新的机体和“酵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我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主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积极施加引导和影响,使学生
7、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机。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其直线传播特性难于直观发现,可引导学生由大雾天看到汽车灯光来联想到在水中加入红墨水或牛奶,用激光器照射来观察。 二是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三是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
8、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般方法是瓶吞蛋,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用吸管吸完饮料瓶中的饮料后看到的现象。 四是多样性原则。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