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71643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7
《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 歌唱的方法及声音训练的书刊已出了不少,但大都是适合于变声期之后的成年人的,而童声的歌唱与训练方法的专著几乎是凤毛麟角。再者,指导教师原来所学的也都是成年人的歌唱发声法。那么如何训练童声合唱,本人谨就此方面的实践体会求教于专家。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应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童声合唱的声音基本要求--集中、统一、清澈、甜美。 少年儿童(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为例)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
2、带非常稚嫩,具有清脆、明亮的童声特色。因此,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就有较大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误人子弟。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应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童声。这是首先应把握好的。 那么,第二个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童声合唱的声音。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变声期前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样。主要是能否训练出歌唱的(用科学的发声法发出的,可塑性较强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声音。还要削弱其
3、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童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对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好比吹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到没有气了。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张,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如果像挤压气球一样控制腹部,那么声音就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就是歌唱气息的运用
4、和控制。接下来就是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张),像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1/2秒钟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6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气(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
5、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向外扩张一次。有的同学向里瘪,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有的同学又不扩张也不瘪,他是把支点放到胸部,有的在喉部,和平常生活中的气息状态一样,是不能够发出歌唱声音的。 用上述方法通过大约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对歌唱的呼吸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接下来再进行声音
6、的训练。 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呣”或开口的“ma、mi、a、o”等字音从C音开始在中音区练习,然后再向高音或低音扩展。切记,这是成年人的练声法,少年儿童则应以较高的C1音开始。这不仅保持了童声音色,还能使其明亮、集中,也避免了过早以中音区训练而造成声音过散的童声成人化的毛病。 为了使童声合唱的声音集中、统一、清澈、透明,我选用了一个“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这是学习一切音乐表演艺术的原则),用“闻花”的体会快速吸气,似“惊吓”如“渴水”张开上口盖,上提
7、笑肌,微夹两腮,--以上状态一定要保持住,开始发“噜”的长音,如下例:1-C4/4① 1―― 1―― 2―― 2―― 3―― 3―― 噜 噜 噜2 ― ― 2 ― ― 1 ― ― 1 ― ― 噜 噜②1232 1―― 2343 2―― 3454 3―― 5432 1―― 噜 噜 噜 噜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16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份,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
8、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唱好“噜”字之后,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觉,并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噜”字是怎样唱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音色,保持口腔位置。然后,慢慢向中音区(i→3音)扩展。长时间的练声易乏味,可以用《小星星》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练声要与语言(歌词)相结合,为了在范音“噜”的发音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宽语音范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