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

ID:57546903

大小:735.4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27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_第1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_第2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_第3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_第4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卷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概览】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纲要求】1.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经营方式的演变。2.原始社会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3.手工业发展的过程、成就、影响。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基础落实】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2、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

3、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1)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出现。(2)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

4、)结果: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考点深化】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干预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

5、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积极因素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和推广:如筒车的出现,铁犁牛耕的推广。②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持续推行重农政策,修缮水利,减轻赋税等。(2)消极因素①个体小农经济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②小农经济的低效性,限制了小农生产者扩大再生产的空间。③历代王朝的专制统治、沉重剥削,加上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典例剖析】典例1.(2016·课标全国Ⅰ,25)下图为汉代画像

6、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概念解读]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典例2.明朝皇帝每于郊祀上报皇天牧养有成时,都把全国的户口簿籍陈于祭台之上,即表示上天赐予他对人民、土地的所有权。这一做法反映了()A.明朝天人合一思想仍很盛行B.封建统治者

7、对农业生产重视C.土地国有仍是主流土地制度D.明朝的人口户籍管理较严格【真题在线】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

8、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