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

ID:57541092

大小:3.3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8-27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_第1页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_第2页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_第3页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_第4页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概述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corticaldefect,FCD)系局部骨膜化骨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文献报告,在10—30岁的的正常人群中约有30%可发生。大多可不经治疗而自愈。但有时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采用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痛苦。可综合应用X线、CT、MRI检查,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一、病理本病主要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所构成,其主要组织学成份是较密集的梭形成纤维细胞,排列成旋涡状和束状。细胞间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还可见较小的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细胞。二、临床表现1、发病率和部位:儿童发病率可达30—40%。发病部分以股骨远

2、端最多见,占80%以上,其次为胫骨近端、股骨近端、肱骨近端、肋骨、腓骨和尺骨。绝大多数位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内后侧皮质。右侧多于左侧。2、年龄和性别:本病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4—4:1,好发年龄为4—8岁,15岁以上青少年少见。3、症状和体征: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局部疼痛,多为间歇性钝痛,于劳累后加重。局部可有轻微肿胀和压痛,无关节活动受限。三、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病变单发或多发,可一骨多发,也可多骨多发。后者常具有对称性,病灶可一处消失而另一处扩大,少数消退后又复出现。该病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早期病灶多表现为皮质表层不规则骨缺损,边缘模糊,与骺板相连或相隔

3、数厘米,有的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并具有清楚的硬化边缘。第二阶段,病灶渐增大,移动至干骺端并表现为多环状,也具有清楚的硬化边缘,病变呈地图样外观,病变的长轴与长骨的纵轴一致,其内可有网状间隔而呈多囊状,偶有轻度膨胀,其内无钙化。大多数纤维骨皮质缺损都会自行愈合。第三阶段,开始出现愈合过程,表现密度增高。病变在骨干一端开始向生长板一端进展,除发生病理性骨折,一般无骨膜反应增生。第四阶段,缺损区逐渐缩小并出现明显边缘硬化,最后由密实的骨质充填。数年后密度逐渐降低,并可能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和形态。2、CT:可明确在显示病灶位于骨皮质。呈囊状多囊状或不规则状的骨破坏区,呈凹向髓腔的杯口样或蝶形

4、缺损,内缘有硬化,表面无骨壳,病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无钙化,无死骨、边缘明确,无明显膨胀性改变,少数病例邻近可有轻度软组织肿胀。在病变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在病变晚期出现明显边缘硬化,骨质充填。一般无骨膜反应、增生,CT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3、MRI:病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T1WI病灶呈均匀的不同强度高信号,从脂肪信号到肌肉信号不等,这主要是由于纤维结构伴有脂肪性泡沫细胞,T2WI上信号强度减低区域,相当于泡沫细胞内脂肪组织和基质细胞内的含铁血黄素。周围骨硬化,和纤维性骨性分隔,表现为光整低信号,病灶内因骨性间隔形成,而显示为多囊性改变,囊内容物在T1W

5、I和T2WI上信号随病程进展而逐渐下降,均呈低信号。第三和第四阶段由于病灶逐渐愈合,硬化MR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愈合开始在病变的骨干部分,表现为灶性愈合,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增强,提示外围有充血区存在,病变中央部分并无强化,偶而可见轻度强化,是因轻度充血引起。晚期,病灶骨化,T1WI和T2WI均呈现均匀皮质样低信号。左侧胫腓骨下段正侧位片,显示左侧胫骨远侧干骺端外侧骨皮质局限缺损、骨密度减低,边界清晰,有轻度的硬化边。患者,男性,9岁,外伤后查体发现左胫骨下段病变四、鉴别诊断1、非骨化性纤维瘤:与纤维性皮质缺损关系密切,二者

6、有相同的好发部位和相似的组织学表现。有的学者认为二者是一种病的不同阶段,一般将小而无症状并仅局限于骨皮质的病变,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而把病灶大且有症状,病变膨胀并侵入髓腔者,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多为单发,骨皮质缺损常为双侧对称性发生,一般于14岁前自行消失,如不消失则可能成为非骨化性纤维瘤,CT和MRI检查对判断病变的范围大小,是否侵入髓腔有重要意义。非骨化纤维瘤2、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可单独累及颅骨,也可同时发生于其他骨骼,如胫骨、股骨、脊椎骨等。单发性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病变在髓腔内长管状骨的干骺端或骨干,中心位或偏心位,病变部位表现为模糊的髓腔内放射透明(低

7、密度)区,被形容为“磨砂玻璃状”。可见不规则的骨纹理,骨质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骨皮质变薄,病变区与正常骨质间界线明显。可看到反应性硬化缘,无骨膜反应。病变部位在股骨颈或股骨上端可发生镰刀状变形,称为“牧羊杖”畸形。CT扫描常可见囊样区中有索条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病变大部分位于髓腔内。MRI见囊样病变区于T1WI呈低信号,于T2WI呈高信号。患者男,40岁,右踝部疼痛伴活动受限7月余,加重两天。右胫骨中下段及距骨可见多发骨质破坏区,胫骨病变范围相对较大,呈磨砂玻璃样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