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15435
大小:526.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26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11课贵公 察传 Word版解析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第11课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尝试观于上志志:志向.B.无偏无党党:党派.C.愿仲父之教寡人也教:告诉.D.万民之主,不阿一人阿:刚正.【答案】C[A项,记载。B项,结党。D项,偏袒。]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人有遗弓者遗:丢失.B.万物皆被其泽被:蒙受.C.辞多类非而是类:类别.D.缘物之情及人之情缘:顺着.【答案】C[类:好像,类似。]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B.尝试观于上志吴王闻越王
2、勾践于太宰嚭..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数传而白为黑..D.此三皇五帝之德也此圣人之所慎也..【答案】D[D项“也”:助词,表判断。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代词,“他”。B项“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可不译;介词,“从”。C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B.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其于人必验之以理。【答案】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
3、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
4、,大勇不斗,大兵不寇。”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渍甚甚:非常,很.B.寡人将谁属国属:属于.C.上志而下求志:立志.D.大兵不寇寇:劫掠.【答案】D[A项剧烈,严重。B项嘱托,托付。C项识记,效法。]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桓公往问之愿仲父之教寡人也..B.昔者臣尽力竭智视不己若者..C.鲍叔牙可乎勿已乎,则隰朋可也..D.此大事也夫相,大官也..【答案】D[D项“也”:助词,表判断。A项“之”:代词,指代“他”;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B项“者”:代词,跟在时间词后
5、,不译;代词,“……的人”。C项“乎”:语气助词,“吗”;助词,句中表停顿。]7.下列对原文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汉语中,“疾”“病”是不同意思的两个词,“疾”指一般的病,而“病”指比较严重的病,所以从文章中看,管仲的病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B.管仲一开始找借口推脱举荐国相,但桓公仍旧虚心请教,可见桓公对管仲的器重和信任。C.管仲之所以没有举荐鲍叔牙,主要是因为他是自己的朋友,自己要避嫌,所以他向桓公举荐了隰朋做国相。D.管仲认为隰朋上能效法贤人,下能不耻下问,为人宽厚,又不专揽国事,有容人之气量,所以他适合当国相。【
6、答案】C[管仲没有推荐鲍叔牙,主要是因为他深深了解鲍叔牙有不适合当国相的一面。](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
7、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举:推荐.C.及其家穿井,告人曰穿:穿过,经过.D.得一人之使使:派遣.【答案】B[A项,真的。C项,打井,凿井。D项,使用,劳动力。
8、]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B.舜以为乐正和五声,以通八风..C.若夔者一而足矣不若无闻也..D.有闻而传之者曰至于晋而问之..【答案】D[D项“而”:连词,表承接。A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