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伴我成长.doc

反思教学伴我成长.doc

ID:57455218

大小:116.2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21

反思教学伴我成长.doc_第1页
反思教学伴我成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反思教学伴我成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反思教学伴我成长反思教学伴我成长张伟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我不断汲取着新的教法、新的理念。闲暇之余,总要静下心来,回顾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有了新的飞跃。现略谈几点,与大家分享。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后,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

2、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我们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如:在学习圆柱

3、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文章来源网络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我们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4、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总之,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

5、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文章来源网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