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

ID:57414035

大小:975.0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20-08-16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_第1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_第2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_第3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_第4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第一节现代教育测评的意义第二节教育测评的类型、功能第三节化学教育测评研究第二章第一节信度第二节效度第三节难度第四节区分度第三章第一节化学教育目标第二节命题计划的设计第三节各种类型项目的编制第四节各种水平项目的编制第五节测验设计第四章第一节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内容第二节制定评价表的意义、原则第三节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第四节取样设计第五章第一节测验分数的处理第二节几个统计量数第三节以常模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成绩第四节以标准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成绩第一章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第一节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简介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教

2、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与对学生学力和学业成就的检测活动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初步建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开始了教育测评。到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创行开科取士(进士科),便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国外学者也认为,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教育测评的最初萌芽【提问并讨论关于科举制度你了解多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研究一直未能发展起来;而在西方,其中主要是在美国,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教育测量和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教育测评和火药等相似,似乎中国古代文明有这样特点:最初的萌芽和产生皆出自我国,但其真正的发展、

3、完善,直至发挥作用,却并不在我国,而是经由西方文明的改造再传至我国,就像我们现在提供了初产品、原料,经西方的加工、制作、设计,制成成品再转售于我们,不知这是不是我们的悲哀?引申:火药、指南针、钟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科举制源于西汉察举,形成于隋唐,经宋元明时代的发展演化,至清代虽在方法上已经甚是完备,但从内容体制等方面看却严重阻碍了社会前进。现今世界各国的文官考试度,盖出于中国科举。【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12页】【附:1)科举制的形成隋统一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开设了进士科为新的常科科目,开辟了庶民跻身政界的渠道,科举制始见雏形。唐初因隋末连年战争,人才匮乏,于621年下诏回

4、复明经、秀才、俊士、进士等科的考试,第二年又规定士人可以“自举”,国家社科公开招考。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教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科举制度。科举制可以自由报考,按照考试成绩高低定取舍,对世卿世禄、依门第举官进行了否定。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千年后传入西方仍不乏先进性。2)严格的考试管理唐代设有常科和特科考试,以常科为主。主考官:吏部六品以上(考功员外郎),后来因为官品低,改为正四品上的礼部侍郎。评价考试礼部负责,铨选任命归吏部负责。常科考试分两步:一是预选性的考试,称为“解送试”。通过后方可参加第二步的全国性正式考试,即“省试”。“解送试”在地方和学校中进行,一般在秋季,士子称为“

5、乡贡”。“省试”由尚书省下设的吏部(后改为礼部主持),省试由此得名。特科是常科试的补充,由皇帝特诏举行的,也称制举考试,制举及第,可不经吏部试直接叙任。3)考试方法贴经——填空题;问义(口义、墨义)——简答题;策问——论述、详答发挥题;诗赋: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创立糊名法4)考试科目进士科:杂文诗赋所占分量较重,该科备受重视。因为升官发迹的机会高,唐七代皇帝中取进士197人,有98人任宰相,占50%;而这期间宰相一共为133人,进进士出身者高达74%。加之曲江会及雁塔题名。(其中有娄师德、张九龄、韩愈、白居易等,落第者称为反动力量,如黄巢)明经科——考试内容:儒家经学童子科——10岁以

6、下,后改为11-12岁以下。宋代在唐代两级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省试后的殿试,科举演进为三级考试。明朝时科举程序分为四级:学校考选、乡试、会试、殿试。八股文取士产生于明代,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与朱元璋的双重人格不无关系。一方面效法古人求贤,另一方面又对士子千方百计禁锢其思想,极尽打击迫害。于是明初出现了文字狱,设“厂卫”充当其耳目(硬)——此治标,又兴八股文(软)——此治本,实现其文化专政。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为文章正文,每部分又分为对偶的两股,共八股,此为八股文之由来。八股文的题目都是四书五经的原句。

7、文章的观点全部依据程朱学派的注解,且必须是以圣贤的口气写作,文章程式又完全固定,所以舒服了知识分子思想、消磨意志,扼杀其才华,是封建帝王最为得力的工具。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被迫取消,历时1300年。对美、英、日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产生了很大影响。5)科举制的优点:旅行家马可波罗把科举制重点介绍。1570-1870用英文出版的有关明清政治制度的书籍有70多种,都详细介绍了科举考试。伏尔泰、孟德斯鸠均对中国科举高度关注、赞赏。孙中山《五权宪法·民权初步》中“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