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

ID:57337151

大小:695.3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12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_第1页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_第2页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_第3页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_第4页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指导.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卷[作文题目]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之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思路点拨]写浙江卷的话题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扣住材料来写,写出阅读话题材料的具体感受来。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扣住“一枝一叶一世界”指出其荒谬性,这是“先抑”;第二步,扣住话题材料来阐明其合理性,这是“后扬”;第

2、三步,分析“一枝一叶一世界”的条件;第四步,对全文作出总结。(见例文1)我们还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思考,来探究“一枝一叶一世界”中包含着的哲学意义。比如说主观与客观,比如说有限与无限,等等。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一枝一叶一世界”既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见例文2)以上两种构思的一个共同缺点是太“虚”了,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其实,要把这个话题的作文写“实”,也是可以办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把古今诗人眼中的“一枝一叶”与“一世界”呈现出来,让我们走进诗人

3、的感情世界,去探究其心灵的奥秘。像这样的诗人是很多的,比如“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楚国诗人屈原,比如慨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比如见花生情,惊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比如由梅伤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南宋大诗人陆游,等等。有了这些材料,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一篇文章就写成了。(见例文3)[范文引路]例文1“一枝一叶”即“一世界”乎?粗看这个话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字面上来理解,“一枝一叶

4、一世界”就是说,一条树枝,一片树叶就是整个世界。若不是命题者头脑有问题,是不会拟出这么一个违背常理的作文话题来的。要是“一枝一叶”就是“一世界”,那么这世界也忒小了呀!当然,“一”还有“全”的意思,“一枝一叶”就是全部的树枝和树叶;“一世界”就是全世界。这样整个世界岂不成了植物的世界?在如今原始森林在地球上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这仍然是一个天方夜谭。其不合理性仍然可见一斑。再看话题前面的提示文字,方才明白了命题者的拟题意图。原来不管是“一叶飘零而知秋”也好,“一叶勃发而见春”也罢;不管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5、也好,“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也罢,都只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主观认识而已。我们知道,文人的感觉是十分敏锐的,他们可以从大自然的一个细小的变化中看出世界的荣枯与兴衰,从中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衰竭。由小见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有限认识无限,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高明之处。当然,中国古代文人的这种对大自然的主观认识,是建立在对“一枝一叶”与“一世界”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能够从“一枝一叶”中看到“一世界”的变化,正是因为他们准确把握了“一枝一叶”与“一世界”之间的必然联系:秋

6、天到了,落叶乔木就要落叶,以完成生命的新旧交替。尽管只是“一叶”,敏感的文人也能从中看到秋天的来临。但是这“一叶”绝对是有条件的“一叶”即“落片败叶”。要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新鲜嫩叶,文人看到的就不是秋天的来临,而是春天的降生了。同样道理,春天来了,树枝上就要长出新叶。尽管只是“一枝”,敏感的文人也能从中品出春天的气息。但是这“一枝”绝对也是有条件的“一枝”即“欣欣向荣”的绿枝。要是光秃秃的不见片叶的枯枝,文人品出的就不是春天的气息,而是秋天的苦味了。让我们也像中国古代文人一样,运用我们敏锐的感觉,把握大

7、自然各种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去领悟人生和世界的真谛吧!因为——一枝一叶一世界。例文2“一枝一叶一世界”的哲学联想由“一枝一叶一世界”,我联想到的是它在哲学方面的底蕴。这种哲学底蕴有以下两个方面。客观与主观客观,指客观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毛发尘埃,都可以纳入“客观”的范畴;主观,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或见解,“这花很美”“此事真巧”等等凡属精神感受方面的东西,都属于“主观”的范畴。具体到这个话题,“一枝一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世界”则是人们对“一枝一叶”的主观认识。一般

8、说来,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事物呈现出一致性。丁就是丁,卯就是卯,大就是大,小就是小,“一枝一叶”就是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是一世界,不可混淆视之。我们平常所说的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其道理就在这里。然而,人们的主观认识有时可以超越客观存在的事物,既可以对广大的事物进行缩小,如“天地一沙鸥”,又可以对细小的事物进行放大,如“一枝一叶一世界”。这种主观认识超越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规律,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形成作家或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