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

ID:5733687

大小:1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3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_第1页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_第2页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_第3页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_第4页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4) 第2次课程作业 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4》第2次课程作业(中编)作业答案第13-14讲1978-1989年间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填空题1、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启。2、所谓“两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了十七年时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是新时期文艺拨乱反正的纲领性口号。3、“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品如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4

2、、以1985年前后为界,80年代文学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在创作成果上昭示了发生于这一年的两个重要的文学潮流。一是所谓文学的“寻根”和由此产生的“寻根文学”。另一是“现代派”的文学潮流。5、80年代中期被指认为“现代派”文学的,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陈村、韩少功的一些小说。6、“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7、随着“反思文学”的深入出现了新的变化,很多作家不久就开始转到对

3、“人”本身,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力量等更深刻的问题的思考。代表作品如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路遥的《人生》,以及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等。8、在80年代,“知青文学”成为描述一种突出文学现象的概念。在维护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和献身精神的价值上,梁晓声的创作是有代表性的,其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雨》、《雪城》等小说。9、长篇小说《金牧场》的作者是张承志,他的小说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10、张承志除了《金牧场》、《北方的河》、《黑骏马》等小说外,另有散文集《荒芜英雄路

4、》、《清洁的精神》。11、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12、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作者是史铁生。13、1979年,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14、农村改革小说的代表作有: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张一弓的短篇小说《黑娃照像》等。15、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寻根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除了阿城、韩少功的小说外,另有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

5、等。16、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文学创作,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魏明伦的《潘金莲》等。17、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等作品。18、与马原相比,莫言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小说形成了个人化的神话世界与语象世界,这在他的中篇小说如《筑路》、《白狗秋千架》、《爆炸》、《球状闪电》等小说中表现尤为明显。19、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则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以及人自身的丑陋与无望,把

6、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20、格非的小说也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但他的方式与马原不同,他主要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例如他的小说《褐色鸟群》、《迷舟》。21、余华的小说发展了残雪的对人的存在的探索,他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他在《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等作品中,细致地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残杀。22、1989年3月,《钟山》杂志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

7、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新写实”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23、“新写实”又称“新写实主义”,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一地鸡毛》等。14二、名词解释1、“三只报春的燕子”“三只报春的燕子”指的是最早展露新时期文艺复苏迹象的三篇作品:白桦的剧本《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些作品提示了文学“解冻”的一些重要特征,预示了新时期文学“转变”的发生。2、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

8、在北京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这次大会,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艺要为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