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27126
大小:756.00 K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8-12
《个文言虚词复习(上课)说课材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推断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04(浙江卷):其以而乃05(浙江卷):则以且之06(浙江卷):也而其于07(浙江卷):乎且以焉08(浙江卷):其乃于与09(浙江卷):以而为之10(浙江卷):其而焉于11(浙江卷):所因以于12(浙江卷):以而其所13(浙
2、江卷):且也则之14(浙江卷):而者于以15(浙江卷):也则而之16(浙江卷):与若所而17(浙江卷):以之其而浙江独立命题以来十四年高考虚词列举:牢固掌握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特别关注热点虚词:“而”(9次)“以”(8次)“其”(6次)“于、之”(5次)“则、且、也、所”(3次)“乃、焉、与”(2次)“为、乎、因、者、若”(1次),关注浙江独立命题后未涉及的“何”以及近五年未考到的“乃、为、焉、因、乎”。不少文言虚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很多又在虚词范围内有多种用法。1.根据用法,分清虚实虚词推断需要注意的是:2.通晓古今要确切了
3、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非常、无论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指结果)。(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有若对曰:“盍彻乎?”(哀公)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2)虚词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
4、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是两个词,解为“于是”“写”3.了解特殊现象文言虚词用法例释一1.【以】64次(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袁枚《祭妹文》)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相当于“而”)。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修饰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
6、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蔺列传》)(三)助词1.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蔺列传》
7、)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四)动词1.以为,认为。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①五国以破齐秦,必图南楚。《战国策》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2.通“已”,停止,完毕。①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固定结构——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中间省略“之”,译时要注意)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8、》)2、认为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蔺列传》)2.【而】(49次)(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