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12708
大小:365.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1
《社会贫困趋势与反贫困战略走向-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8卷第1期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1.38No.12014年1月JournalofXiangtanUnivcrsit)~(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Jan.,2014社会贫困趋势与反贫困战略走向周仲高,柏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摘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相对贫困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贫困的一个显著特征。资源禀赋、市场竞争和制度设计诸因素,促成社会贫富分化,并使社会贫困呈现阶层固化和代际传递趋势。政府需要适时调整反贫困战略,重新审视扶贫主体、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重点,并作出富有实效的反贫困制度安排。关键词
2、: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反贫困战略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4)O1—0081—04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会因为经济社会的困的过程中,贫困人口在结构、分布、社会发展机会快速发展而消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以及代际传递等方面都在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展,社会财富巨大累积,但贫富分化如影相随且呈13化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以生存为基线的贫困定义,而益强化之势。贫困作为物质资源匮乏或遭受剥夺的更多地凸显贫困人口的发展诉求,也对我国新时期状态,其典型特征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随着的扶贫开发工作和反贫困战略转型带来了新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贫困也表现为一种
3、相对状态,且内涵新挑战。伸展至精神层面。探讨我国反贫困问题,需要敏感(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相对贫困人口把握我国社会贫困发展的整体趋势,深入分析社会成为主体部分人口致贫的内在机理,并从更广阔的视野——从绝当前我国的社会贫困特征首先表现为绝对贫困对贫困人口扩及贫困边缘群体,从当前贫困人口扩与相对贫困共存。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及代际贫困群体,理清扶贫思路,制定反贫困战略和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制度。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一、当前我国社会贫困发展新趋势存需要。相对贫困是相对周围的人而言,是指与社贫困标准线是国际社会认定“贫困”的重要指会平均
4、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标且具有动态性特征。按照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困标准线,贫困人口是指每天生活费低于1.25美元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的人口。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来看,按2010年标准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274元)贫困人口仍有对贫困线。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与贫困线标准设定2688万,而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密切相关。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我国绝对贫困人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口大幅减少,绝对贫困发生率已经很低。据统计,28亿
5、的贫困人口。⋯拍我国贫困线标准历来偏低,“以绝对贫困标准测算,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从经测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天12000年的3209万人下降到2008年的1004万人,绝美元。但也要看到,贫困标准线的变更导致我国贫对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困人口数量增加仅是表面现象,在我国消除绝对贫1%。”2川在贫困人口中,相对贫困问题13益凸显,收稿日期:2013—11—23作者简介:周仲高(1979一),男,江西广丰人,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柏萍(1964一),女,湖南津市市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基金项目:
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人口转变的教育学视界(06CRK005)”阶段性成果。81按照相对贫困标准线统计,我国相对贫困人口总数过程对贫困家庭子女不利,自主招生结果对贫困家约有2.6亿人J8。,相对贫困人口成为主体部分。庭子女不公J。正因如此,“面对贫困问题,应该在相对贫困人口中,除了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城市相确立一种大的反贫困观念。反贫困不仅是帮助贫困对贫困人El也值得重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活在人群尽快摆脱贫困状态,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还应城市的相对贫困人口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将反贫困的政策措施扩展为减少非贫困人群的陷人势。”。贫困的风险,同时帮助相对贫困人群实现自我发展(二)贫困人口缺少发
7、展机会,返贫现象折射贫的良性循环。”困边缘人群困境二、当前贫困发生的内在机理发展机会是摆脱贫困状态的核心要素。贫困人贫困发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资源禀口陷入贫困,主要非自身因素,而是缺少更多的发展赋、市场竞争和体制机制等三类因素,而贫困代际传权利与就业机会。这是公平和效率不平衡的制度性递是以上各种因素在代际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缺失造成的。在扶贫的过程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一)资源禀赋劣势是贫困发生的客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