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08330
大小:260.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11
《单片多功能调节嚣发展由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单片多功能调节器发展由来一、单功能调节器在实际使用中碰到的困难:1、辅助整流用的三相整流半桥上用的三只塑封二极管的失效率挤入前名,居高不小,并且有效的改进措施没有找到。单功能电子调节器使用在交流发电机上时,为了保证发电机在不发电时,调节器不要消耗蓄电池的能量,防止发生蓄电池亏电现象(双极型器件单功能调节器,它的控制部分工作电流约为20—30Ma)。希望发电机在不发电时调节器上不加电压,因此在发电机里增加了一组辅助整流用的三相整流半桥,它的作用是当发电机发电时,通过主整流桥的负桥
2、板(D1、D3、D5)与辅助整流用的三相半桥(D7、D8、D9),三相整流后对调节器供电,提供励磁电流。预激磁电流大小决定于充电指示灯的功率。此时发电机的建压转速决定於:⑴发电机的设计;⑵指示灯功率的大小;⑶调节器的最低直流工作电压。在实际使用中随着主整流桥上的二极管质量的提高,发现辅助整流用的三相整流半桥上用的三只塑封二极管的失效率挤入前名,居高不小,并且有效的改进措施没有找到。此时有人想到是否能把辅助整流用的三相半桥去掉,这样就出现了多功能调节器的雏形,初级多
3、功能产品利用单根相线的交、直流电平去打开调节器内的电子开关,发电机在~转分时,调节器内的电子开关就被打开,调节器就从睡眠状态进入预激磁状态,发电机进入发电状态。此时发电机是发动机的主要负荷之一。用这种初级的多功能调节器后三只励磁管的问题觧决了。、找不到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合型单功能电压调节器的抗过流的能力在混合型单功能电压调节器使用实践中发现调节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短路使调节器失效。即是调节器抗过流的能力不够,各制造公司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混合型单功能电压调节器的抗过流的
4、能力,但多以失败告终。找不到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EOLANE公司用加大未级功率达林顿管的电流容量来提高混合型单功能电压调节器的抗过流能力,有效果,但仍不理想。二、由于以上的原因许多专业公司开始开发一种新的单片单功能调节器:把IC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后,它能有效、经济的实现过流和限流保护。提高了调节器的抗过流的能力。三、第三代单片多功能调节器的设计理念:、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成功率,降低起动电机的失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发动机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要达到一定转速以后才能转入稳定工作状态。这
5、个转速各种机型略有差别,稳定工作状态的发动机转速一般在转分左右,因此怠速一般都调在转分以上,此时发电机的转速在转分以上。对起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起动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动机还没有起动成功时,发电机己经处在全励磁的发电状态,这个负荷加在起动中的发动机上,很容易使发动机起动失败。此时有人提出能否使发电机在发动机起动成功前不发电或少发电,减小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这样就引入了切入频率的概念:在发电机相电压频率未达到切入频率时,发电机始终处在预激磁状态。迭择合理
6、的切入频率提高了发动机的起动成功率,一般切入频率取~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对于切入频率小於的多功能调节器很难达到满意效果。起动过程是尾气排放最差的过程,也是耗能最大的过程,亦是起动马达最易损坏的过程,因此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成功率,能有效降低起动电机的失效率和节能减排。、以人为本,提高驾驶员与乘座员的舒适度有人发现驾驶小排量的机动机常常碰到一种使人不舒服的现象:当低速行驶在上下班的道路上,车速开不快,人感到烦噪,就开空调降温,这时就出现二种使人不舒服的现象:一种状态
7、是发动机突然熄火,真是急死人;另一种状态是发动机突然咬住车子抖了一下,吓人一跳。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这就引入了软加载功能:当发电机突然加载时调节器的导通占空比从某一个值变为,会在一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软加载功能起作用时,发电机负载由轻至重突变的时候,发电机B端电压下跌,调节器占空比逐渐增加,发电机发电量逐渐增加,几乎没有察觉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此时由蓄电池提供另外的电流。如果沒有软加载功能,当发电机负载突然加大时,调节器的占空比突然增加,机械扭矩跟着也突然增大。此时发动机会产生不
8、小的抖动,有可能造成发动机熄火,对于小功率的发动机在怠速时尤其明显。LRC模式的软加载:LRC的持续时间定义:调节器占空比从0﹪增加到100﹪的时间。LRC的持续时间是一个常量,和发电机的转速无关。当发电机的转速超过2倍的切入转速的时候,LRC功能不起作用。预励磁电流的固定占空比为29﹪。下图是调节器有否软加载功能时发动机工况的对比图:四、多功能调节器使用注意事项:1、多功能调节器使用时,长期掛在蓄电池二端,因此要求多功能调节器的待机工作电流要小于蓄电池的自泄放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