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97845
大小:74.8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8-10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考复习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始得西山宴游记文题阐释“始得”,暗含了初次见到西山的美景,透露出意外而又惊喜的心情。“宴游”,宴饮游乐“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到开宗明义、领带
2、各篇的作用。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通“戮”,刑辱)(通“趋”,往,赴)(1)漫漫而游(2)无远不到(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今异义古义:没有目的;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凡是、这(个);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6)颓然就醉(7)游于是乎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
3、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从此;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8)攒蹙累积(9)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10)到则披草而坐(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古义:拨,拨开;今义:覆盖在肩背上。)(11)颓然就醉(12)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13)故为之文以志(14)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接近;今义:就是)(古义:从前;今义:朝)(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2)穷回溪(
4、3)卧而梦(4)始指异之(5)穷山之高而上(6)箕踞而遨(7)萦青缭白(8)自远而至(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名词作动词,做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虚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5、)(连词,表条件,才)(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指异之则凡数州之土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助词,的)(代词,它,指西山)(助词,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它,指游西山这件事)特殊句式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2.居是州3.因坐法华西亭4.始指异之5.引觞满酌6.是岁元和四年也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判断句重点句子翻译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2、其隙也,施
6、施而行,漫漫而游。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5、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6、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西山之游,为什么开篇从别的山着墨?先写以前对其他山的游览,以此做铺垫,比照西山之游不同以往。以往的游玩不能带给作者精神上的愉悦与解脱,无法排遣作者心中的烦闷。西山是作者的知音,仿佛和西
7、山心心相印,在物我交融中得到了解脱和审美享受。作者写到两次饮酒而醉,有什么作用呢?第一次醉在往日之游时,短促紧凑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以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想借酒消愁,但醒来却愁上加愁。第二次醉出现在西山之游,西山之游让作者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快感,此时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西山让他沉醉,感受到物我相容,醉而忘归的愉悦心情。前后对比,突出了西山只有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这
8、样就上下勾连,连贯而下。概括了一个接一个的漫游动作,略去了无关紧要的交代性叙述,强调了这些动作的随意性,渲染了乘兴而来,漫不经心的心情。短促紧张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以及苦闷抑郁的心情。第2节写西山之美,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不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是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时的所见所闻,采用了映衬的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