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

ID:57236801

大小:4.18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8-04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_第1页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_第2页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_第3页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_第4页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78819演示教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叫种群。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第四章种群种群特征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死亡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分布型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很低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捕捉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不能过分醒目要能维持一定时间标记重捕放回标志重捕法----适合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动物方法:计算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非标志个体混合②计算公式:种群数

2、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例、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60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N=(60×40)/12=200只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1.概念:出生率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

3、变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全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021.066.6714.39199417.706.4911.21199815.646.509.14200212.866.416.54200412.296.425.87200812.147.065.08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单位:‰思考:计划生育对于我国人口密度有何影响?印度某火车站情景美国人口普查局2009年12月15日发布的最新全球人口趋势报告预测印度人口到2025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

4、人口第一大国。分析:专家预测印度人口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中国人口印度人口年龄结构0-14岁:19.4%15-59岁:69%60岁或以上:11.6%0-14岁:31.5%15-64岁:63.3%65岁以上:5.2%年龄结构:年龄金字塔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三.年龄结构越来越大保持稳定越来越小♀♂♀♂生殖后期生殖期生殖前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印度人口美国人口日本人口例: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

5、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B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多数为1:1)性比率的应用:生物灭虫法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比率,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性比率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降低出生率四、性比率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2.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3.应用生物灭虫法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大象。类型: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

6、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例.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A.改变昆虫性比率B.降低昆虫出生率C.增加昆虫死亡率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A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比率年龄结构预测直接影响影响决定种群数量特征小结影响预测将来是种群最基

7、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五.种群分布型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最常见)人类、社会性动物农田等人工种群草地中的蒲公英集群型(最常见)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如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如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如放牧中的羊群,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空间竞争,以及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都能保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介于两者之间)随

8、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如狼蛛在森林底层,面粉中拟谷盗分布情况六、种群的存活曲线年龄0最大寿命存活数量的对数人牡蛎水螅类型Ⅰ(凸形)类型Ⅲ(凹形)类型Ⅱ(对角线形)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达到后死亡率高。(人)各年龄组死亡率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