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9652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3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道县柑子园中学尹艳丽[提要]本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教学实例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概括了“创设问题----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立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教学过程,并讨论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基本过程、目标、策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
2、,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以我所进行一节数学探究式教学课《三角函数》的教学实践作些探讨,与大家一起思考:一、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锐
3、角,要求学生也各自在草纸上也画一个,然后在角的一条边上的任取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这样就围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同样的方法作出又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OA11A2AB1B2B教师:大家可以看出A2O比A1O要长,而A2B2比A1B1也要长些,那么垂线AB与点到角顶点O的长度AO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教师:大家想想,它们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它们相减的差可能一样长;它们相减的差可能越来越小;它们相减的差可能越来越大;它们的比值可能一定;它们与角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可能没有规律。。。。。。。3、获得针对猜想或假设的有关
4、信息4、运用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大家的想法很好,我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呢?也许全不对呢?学生:实践出真知!老师:好,现在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看看会是怎么一种结果!要求精确到0.1mm。学生活动,进行认真测量各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草纸上,有的同学还制作了记录表格。5、对模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对问题做出回答老师:好,看来大家很棒呀,都量好了,并记录了下来。现在大家就根据你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吧,看能否找出什么规律?相互之间可以交流讨论,按我们的猜想逐一验证。学生:我分析了,没有规律;我的结论是它们的差越来越大;我算出它们的
5、比值不是一定的,有大有小,但都很接近;我的也是,我觉得应该近似一定吧,因为我们的测量会有误差。。。。。。最后一致同意:它们的比是一定的!6、运用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或拓展自己的认识。老师:大家的分析不错,那么大家再想想,在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A作另一边的垂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AOB,∠AOB的直角边AB与斜边AO的比值也会是一定的吗?大家可以多作一些,进行测量分析。学生:我们多次测量分析后,觉得同一个角作出来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的角这个定值不一样,角越大,比值也越大。老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就把这个比值叫正弦。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或教材提出
6、。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过思考,提出假设,尝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收集资料,或回忆先前学过的知识,用于证明假设是否有效或正确。最后,对资料进行处理,利用资料和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推理,对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得出结论。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由此节探究式教学课可以看出,课堂中首先由教师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开始的,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
7、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