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77588
大小:4.38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8-02
《说“木叶”林庚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木叶”——林庚湖北省襄阳五中李清宇“木叶”——落叶你能由落叶联想到什么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唐庚《文录》“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飞鸟集》贾平凹《落叶》泰戈尔《飞鸟集》(节选)生如夏花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轻狂不知疲倦——题记一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四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而有些瞬间无法
2、把握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五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林庚品读“木叶”1、“木叶”之由来及演变: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何为‘木叶’”,“木叶”的直接意义和联想意义“木叶”树叶(直接意义)木叶、落木(侧重其联想意义)3、由“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字的意义及特征“木”含有哪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本身含有“落叶的意味”,由“木”会自然地联想到深秋之落叶纷纷;其二:“木”本身具有颜色的暗示性,由“木”会自然地联想到“透着黄色,触觉是干
3、燥的而非湿润的”4、依据“木叶”的联想意义,我们可以见出中国古诗中的“木叶”,具有一个形象化的诗化的意味:是“木”与“叶”的统一,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文章的中心论点)所以中国诗人钟爱她。5、补充知识:屈原《橘颂》: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yǎn)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鄂教版语文八上写的是“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
4、,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5、。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柳恽《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释意: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
6、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寒园夕鸟集,
7、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