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

ID:57079516

大小:553.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7-31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_第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_第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_第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_第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散文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阅读随州市中考说明关于文学作品阅读有以下内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把握文章结构。3、体会重点词语的丰富含义。4、分析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欣赏作品形象,品味作品语言。6、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记叙文知识点汇总表——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记叙的人称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记叙的顺序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中心思想(感情)突出点明服务深化详写—用墨如泼叙述、描写为主材料(突出中心)表达方式兼有

2、议论、抒情:略写—惜墨如金(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结构完整)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1、强调。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几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

3、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记叙中议论。议论,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揭示某种道理。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  :能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揭示文章主旨,点明写作目的;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记叙中的抒情抒情,抒发作者的感情,突出文

4、章的中心和主题。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抒情:能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记叙文中的描写。“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筛选文中

5、信息1、通读全文,确认信息所在的区域。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①在某一自然段②在某几自然段③散见于全文(二)审清题干,圈点承载信息的语句。理解分析排除圈点二、整合文中的信息三步走:第一步,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第二步,根据要求对信息进行合理转换。第三步,简明扼要,表述时符合答题规范。此外,还要注意一些指示语(如:这个、这些、那样……)、情态语、感情句、主旨句、暗示语、概括句或总结句、过渡句所隐含的信息。答题要牢记三种意识:一、文本意识:一定要依文去解题,不能去猜测。二、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及中心句,准确深入地了解。三、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要全,简洁回答。第

6、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①是什么体裁的文章;②写的是什么物象、事件 ;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把握结构;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⑤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一般答题步骤:第二步:审清题干,定位筛选(1)读懂题目,发掘提示性信息:找准答题角度、找到阅读范围、明确答题要求(用自己的话、用原文、用一个词、成语,多少字以内等)。(2)带题研读,找“三点”:提问点——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对应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段落。答案对应点如果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入选点——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四法”:1、 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2、 利用文中词

7、句组合作答。3、将形象的、含蓄的、有着特殊意义或有复指意味的词语或句子,还原成原来的意义。4、整合文意,概括表述。“四注意”:①具体分析,有根有据。避免凭空想象,大而空泛。②深入挖掘,抓住本质。避免望文生义,流于肤浅。③筛选提炼,加工整合。避免简单摘录,照抄照搬。④注重要点,讲究形式。避免只管答题,不顾要求。答题原则:(1)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3)对于答分比较高的概括性题目,要分条缕析,设①②③④等序号。(4)善用术语。(5)表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