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

ID:57076419

大小:610.50 KB

页数:113页

时间:2020-07-31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_第1页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_第2页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_第3页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_第4页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病因病机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病因病机慈云徐老师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病因,即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病源、病邪等。它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等。另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有时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一病理阶段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则可能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远在《内经》理论形成时期,即将病因分为阴阳两

2、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他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前人病因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他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

3、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始以六淫邪气为“外所因”,情志所伤为“内所因”,而饮食劳倦、跌仆金刃,以及虫兽所伤等则为不内外因。这种把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分类方法较之以往更为合理、明确,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延用至今,即将病因分为外感性致病因素、内伤性致病因素和其他致病因素三大类。中医病因学的特点中医学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病理反应。由于病因

4、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故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就不同。因此,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某些直接致病的病因外,即可根据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来推求病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这种从症状和体征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之为“辨证求因”。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1.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在正常情况下,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六气已具有了适应能力,故六气对人体是无害的。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

5、感病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气便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属于外感性的致病因素。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3.内生五邪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燥、化湿、化热、化火等病理反应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⑴外感性⑵季节性⑶地域性⑷环境性⑸相兼

6、性⑹转化性风(1)风的概念: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中医学认为风邪为外感病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从而产生外风病证。(2)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3)外感风邪的传变及常见病证: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途径及部位,大多在肌表、口鼻、肺系及肺。寒(1)寒的概念: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则常易感受寒邪。此

7、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也常为感受寒邪之重要原因。寒病有外寒与内寒之分。外寒、内寒虽有区别,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阳虚内寒之体,容易感受外寒;而外来寒邪侵袭机体,积久不散,则又能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病证之产生。(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寒(3)外感寒邪传变及常见病证外感寒邪发病,首先伤及浅表肌腠,亦可直中于里,伤及脏腑,亦有表里同病者。因此,外寒侵袭人体之途径与风邪相仿(且多相兼),即由肌表、口鼻而入,伤及肺系及肺。寒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

8、可出现一系列寒邪外束与卫气相搏,腠理闭塞,阳气不得正常宣泄,以致营卫失和,肺气失宣,临床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由于寒性收引凝滞,且常滞留于经络、筋肉、关节之间,导致络脉挛缩,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从而易于发生头痛、身痛,或肢节痠痛等症。寒(3)外感寒邪传变及常见病证寒邪由表传里,易于从阳而化热,而发生病理性质的转化,故为多种发热病证的原因之一。临床可见身热、恶热、口渴引饮,或潮热谵语、便秘不通、腹胀满、舌苔黄厚、脉洪大或沉实等症。若外感寒邪较重,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