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

ID:57075143

大小:23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31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锈钢工艺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锈钢工艺知识工艺的定义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制定工艺的原则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由于不同的工厂的设备生产能力、精度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不同的工厂制定的工艺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工厂在不同的时期做的工艺也可能不同,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目录第一节锅具选材第二节锅具表面处理工艺分类第三节特殊、关键工序、主要工序第四节工艺管理制度第一节锅具选材一、不锈钢目前所用不锈钢有下面几种:1、304材质(0Cr18Ni9或1Cr18N

2、i9)2、430材质(类似于1Cr17,不锈铁)3、202材质(Ni含量大于等于4%,口部易裂,一般要求退火)4、201材质(Ni含量大于等于3.5%,口部易形成拉丝道,多数要求退火)5、其它不锈钢材质成分表C%Mn%P%S%Si%Cr%Ni%304≤0.08≤2.00≤0.045≤0.03≤1.0018~208~10.5202≤0.157.5~10≤0.06≤0.03≤1.0018~204.0~6.0201≤0.155.5~7.5≤0.06≤0.03≤1.0016~183.5~5.5430≤≤

3、≤0.06≤0.03≤1.0016~18二、复合钢1、两层钢(主要是铝和不锈钢的复合)2、三层钢3、五层钢4、七层钢等第二节锅具表面处理工艺分类镜面抛光普通抛光亮砂光细砂光粗砂光内涂外抛光内涂外高温漆其它详见附件工序作业指导书第三节特殊及关键工序、主要工艺简介特殊工序指需通过破坏性试验或检验才能确认其工序过程质量好坏的工序清洗点焊加热复打喷涂关键工序指直接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功能指标或质量不易控制或顾客反馈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点焊(主要是不锈钢产品)钎焊主要工序工艺简介我司不锈钢产品常见工序有:

4、拉伸、退火、切边、车边、翻边、卷边、压边、冲孔、翻孔、清洗、胀形、滚筋、冲压打字、点焊、加热、复打、钎焊、整底、抛光、砂光、吹砂、喷涂、电腐蚀、激光打字、点焊手柄等,现重点介绍下面几个工序。拉伸拉伸是指利用专用模具将冲裁或剪裁后得到的平板坯料制成开口的空心件的一种冲压方法。其基本过程为压边圈与凹模压住平板坯料,同时坯料受凸模的压力而随凸模进入凹模,最后使坯料被拉成开口的工件。拉深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起皱1、压边力太小或不均。(调整压边力,顶杆位平整)2、凸模与凹模间隙太大。(调整间隙,调换凹模或凸

5、模)3、材料厚度太小,超过其许可下偏差。或材料塑性底。(调换材料)4、凹模圆角半径太大。(修磨凹模或修改压边装置)裂纹或破裂1、材料质量不好,表面粗糙、金相组织部均匀、表面有划伤痕、擦伤、等缺陷。(调换适当材料)2、压边力太大或不均匀,材料有变薄,呈现韧性裂口。(调整压边力,顶杆位平整)3、凹模圆角不光洁,有磨损或裂纹。(修磨凹模或更换凹模)4、凹模圆角半径太小,材料严重变薄。(加大凹模圆角半径)5、凸、凹模间隙太小,材料严重变薄。(修凸模或凹模,调整间隙)6、工艺规程如润滑、退火等不合理。(修

6、改工艺规程)7、凸模圆角半径太小。修磨凸模8、毛坯边缘不合要求,有较大毛刺。(调整落料模,去除毛刺)9、毛坯尺寸太大,形状不正确。(修改毛坯尺寸及形状)10、凸凹模不同心不平行。(调整冲模)11、拉深系数取得太小。(增加工序,调节各工序的变形量)表面质量不好1、间隙过小或不均。(修磨凸、凹模间隙)2、凹模圆角部分粗糙。(修磨凹模圆角)3、冲模工作面或材料表面不清洁。(清洁表面)4、凸、凹模硬度低,有金属粘模。(提高凸、凹模硬度或更换凹模)5、润滑不当。(采用合理的润滑剂及润滑方法)工件外形不平整

7、1、凸模上无出气孔。(增加出气孔或整形工序)2、材料的回弹作用。(增加整形工序)3、凸、凹模间隙太大。(调整间隙)4、矩形件的末道变形程度取得太大。(调整变形程度或增加整形工序)复打复打主要采用的是1600~2500T的摩擦压力机对金属工件基体、铝片、和复合片(一般都是起导磁作用)通过热压合,使得工件基体与复合片形成一体,从而使工件基体具有一定特殊的功能如导磁、传热性等的一种方法。复打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掉底。(基材未清洗干净、加热温度达不到)2、包底片单偏。(包底片成型时偏边、点焊时偏边、包

8、底片底径比复打模底径大复打时拉偏、模具未装正,定位不准)3、露铝。(铝片过大或包底片过小、复打模口径过大、模具未装正)4、复打包底片斜长位铝未打饱满(铝片过小)5、包底片拉裂。(铝板过小,流量过大、包底片口径与复打模口部配合不合理)6、垫印。(定位不准,锅身未放正、模具未装正、基材或模具未清洁,表面脏污)7、压印。(复打上模口径过小、铝片尺寸过小)8、起泡。(清洗未干净、复打上模或下模弧度太大,凸值太小)拉伸、复打新工艺若适当换材料,可减少拉深次数(如201材料产品工序为拉深、退火、整形、切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