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44797
大小:12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28
《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和谏议制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什么样的选官制度才是好的选官任用制度唯才是举人尽其才一、选官制度1、西周:宗法分封制下,“世卿世禄”“亲贵合”2、战国:军功授爵“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请思考: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实行军功授爵制?3、汉代: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地方官在辖地发现人才,通过考察后进行荐举,朝廷考察合格则任用为官。征辟制:征辟是征召和辟除的合称。征召是皇帝根据临时需要直接征聘人才
2、担任各种官职。辟除是官员主动聘请人才来作为自己办事机构中的属官。思考:你认为察举制和征辟制相比军功有何进步之处,又有什么局限性?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汉时民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察举标准笼统,又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2、官员之私意决定进退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任用“中正”官,对本地的人才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一共九等。评价标准为经学、德行、乡闾清议、家世、才实等内容。除分品外,还要根据人的德行等写评语,
3、为“状”,选用人才时,需要将“品”、“状”结合。思考:九品中正制下人才能否被选用的关键在哪里?其标准对什么人有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门阀士族为政治的核心,寒素人才难以入仕5、隋唐宋明清时期:科举制隋朝:隋文帝:分科推举人隋炀帝:设进士科,试策取士(创科举制)唐朝: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武举、殿试唐玄宗:增诗赋为考核内容宋朝:严格考试制度(糊名、誊录、锁院、食禄子弟复试、回避),考试范围和规模都扩大明清:考试制度更严格,八股取士
4、材料1(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鱼贯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材料2“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科举制的作用积极作用:1)体现了公平性。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利的局面,为不具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2)体现了科学性.以考试的优劣甄选人才,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3)增强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4)促进了封建王国共同政治信仰的建立,
5、集权官僚政治的巩固。推动了文教事业的发展。消极作用:束缚了思想的自由发展,尤其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自由思想的发展。二、监察和谏议制度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不能为公,则常为私!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也当作理性经济人,它在作为公共部门以外,还有为自己理性谋利的一面。监察谏议制度——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减少政策的失误,提高行政的效率和质量。有关监察的问题监察——针对百官谏议——针对皇帝看监察权和诤谏权由谁控制,最重要的是看谏官和言官由谁任免,对谁负责。一个完善的监察制度是可以对政治系统里所有的人都
6、可以监察,对所有失误都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百官易监察,但皇帝谁监察?百官之首谁监察?监察官谁监察?理论上能监察,但实际能否有效?)监察与谏议制度对象秦汉隋唐宋明皇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光禄勋(谏议大夫)中书、门下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等)谏院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门下省(给事中)御史台御史台厂卫特务、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地方监御史刺史观察使通判十三道、按察使司汉制,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外面是中央地方内外百官,内面是王室和宫廷,全属其职权所及。而谏议大夫则属九卿之光禄勋,隶属于宰相。唐朝,台官,是天子的耳目,
7、而谏官则是宰相的唇舌。御史监察权已独立于相权,但谏官仍属门下省,诤谏权仍在宰相手中。宋制,谏院独立,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和谏官都由皇帝亲擢。明制,1)都察院,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2)全国分成十三道,十三道各设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十三道各协管两京、直隶衙门;而都察院衙门分属河南道,独专诸内外考察。3)六部分设给事中,六科给事中从专门业务上进行监察4)厂卫特务组织,作为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唐:台谏官进退从违,多由宰相拟定,致
8、使台官不能有效的监督大臣,台官若有依违,宰相可以将其“迁以美官而夺之权”或“诡计而出之外州”宋:台谏官的任命“皆由中旨”台谏官脱离相权,成为皇帝耳目。台谏官可以“风闻奏弹”而不必负责,而且每月必须奏事一次,否则罢黜或罚“辱台钱”,这样一来,就替政府设立了一个只空发议论而不负实责的反对机关。结果“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思考:监察的前路何在?上司——下属,中央——地方,内官——外官,监察者——被监察者皇帝——政府明代的监察网中央监察地方: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