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

ID:18047611

大小:35.1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13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_第1页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_第2页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_第3页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_第4页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  篇一:题目5aa3f20f76c66137ee061955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

2、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

3、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转载于:小龙文档网:谏议制度和监察的认识)中。  篇二: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  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  【学习目标】  记忆从汉至元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的史实,认识这些制度的影响。  【使用说明】  1使用B案,上课前预习勾划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记住基础知识并构建体系。2利用C案,课堂上深化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并利用创设的新情景和问题将课本相应的知识活化。3全体同学课下限时完成A案,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之效果。  B案【课前自主预习】  【基础知识梳理】  一、选官制度 

4、 1、西周:贵族世袭的“2、战国和秦时期:  3、汉武帝时期:制度。前者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征聘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  4、东汉末年:才的选拔制度。  5、隋唐:科举制  (1)原因: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发展历程:隋炀帝时设立,以试策取士。唐代,成为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明清时期,采用。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  (3)评价:  积极性:为不具有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5、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的制度保障之一。  消极性:到明清之际,科举制采用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培养了一批效忠于皇帝的奴仆,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限制了新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二、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  1、目的:监察制度是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和效率;谏议制度主要是对皇帝言行、决策进行监督。  2、发展历程:  (1)监察制度  (2)谏议制度  3、评价:  积极性:在整顿,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等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消极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权力,也未杜绝官僚队伍中的和低效现象。  【预习效果自测】  1、西汉时期,文人司马

6、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征辟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2、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什么  A丞相B郡守C御史台D刺史  4、下列官员和机构中监察重点是地方官员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谏院④都察院⑤六科给事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C案【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选官制度  先秦:  ---《礼记》  (

7、1)材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战国和秦:  (2)战国时期,人们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出身决定,而是越来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过努力奋斗,不少平民百姓成为中高级官员。一个穷苦平民,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获得大大提高,最便捷的途径是  A当兵打仗B经商C精耕细作D读书  汉代: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