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40806
大小:1.1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7-27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哲思短章高 贵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
2、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修身名句不管人责,但求自尽。——申居郧《西岩赘语》赏读:不管别人的责备对还是不对,只求自己尽到责任就行了。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旅獒》赏读:如果在一些小节上不谨慎,就会连累高尚品德的养成。“要”通“约”,贫困。“而”通“如”,如果。“知”通“智”,聪明。正当的方法道路取道路上、行程方法、谋略主张、思想或道理说、讲通“导”,引导培养修建、修理整饬、治理长,指身高研究、学习善、美好著、撰写向对于在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跟、同从比诚信真实、不虚相信音讯、消息喝冷水完美无缺的人在这件
3、事上一定要这样取得富,取得贵符合道义吃(饭)犯错误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②以告者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之以礼乐________________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省略句,“以”后省略“之”。状语后置句前置句5.文言句式6.文白对照主旨归纳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重点突破孔子对待富贵财利和贫穷微贱的基本态度和总的原则是
4、什么?提示孔子并不鄙视富贵财利,也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和财利,只是反对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富贵和财利。富贵如果合乎道义,自可坦然求取,即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也不妨去做;若不合道义,宁可安守贫贱而不改其乐。孔子也并非崇尚贫贱,而是崇尚在贫贱的生活中依然坚守道义,践履道义,不以贫贱移操守。“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孔子的眼中,贫寒和富贵都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贫寒而不能践行道义,谋求富贵而不择手段。在富贵财利面前,孔子执着于道义,主张“见利思义”;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选道义。道义是君子一切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都必须按照
5、义的规定去做。孔子认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什么要求?提示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时,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见利思义”这一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义之与比”“义以为上”,言行要合仁、礼要求,要有勇且慎勇。处世严肃灵活,不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孔子
6、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提示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语段6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八思”,也是基于这种标准和道德的底线。文本审美精练形象,韵味深长艺术性很强的精美语言,必须具备高度的精确性、形象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充分地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论语》的语言,虽说基本风格朴素简洁,却也文采富赡,既精练含蓄,又韵味深长,处处流金溢彩,时时掷地有声,其
7、表现的内在的深度和视野的广阔无与伦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这不仅是对松柏的礼赞,更概括了丰富的生活内蕴和社会现象,象征了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赋予了后世人许多的诗情画意。从左思《咏史》诗中的“郁郁涧底松”,到杜诗中的“新松恨不高千尺”,到乐府诗中的“松柏有本性”,再到当代的“本性解耐寒,风霜奈其何”(《陈毅诗选》)以及数千百计的咏松诗词、松柏图、松鹤图,无不从孔子这里得到最初的启迪。又如“子在川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