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35318
大小:20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7-27
《说数列求和教学设计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学法:四.教学流程:一. 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数列求和是高三复习课在复习完等差等比数列有关性质及求和公式后,针对一般数列求和问题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它是对数列有关知识的拓展及深化理解、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及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建立起合理的知识体系及结构,数列的分析以及对求和方法的选择、运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难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如何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2. 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
2、学生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联想、转化、化归能力,探究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三.教法和学法1.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案中例题由学生先练再评,分析整理归纳类型,总结适当合理的方法。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扩展;2.让学生充分体现其思维过程,通过讨论,评价,分析、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动态的知识体系;3.采用计算机和投影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密度和容量。学情分析:1)学生对数列知识已有了比较全面
3、的理解,但在理解深度上及自如运用程度上都有待加强。2)高三复习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如运用有关知识及方法。数列这部分内容有两条主线,一个是an,另一个是Sn,他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了这部分的知识体系。3)数列求和这部分内容条理清晰,易入手,易理解,好判别,好掌握,效果明显,是一个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成就感的好机会。所以要充分发动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总结,运用都由学生自主来完成。an→结构→→→Sn通项an分析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通常采用的解法: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
4、4.裂项相消法5.倒序相加法四.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及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1)求和问题出现后不知从何入手。这时应引导学生从数列的本质入手,从通项an入手分析通项an的结构找出解决的办法,如果没给通项出an,应先求出通项an。2)学生不知道如何对通项an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这时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总结、归纳,将通项an分解成几类简单的部分,研究各个部分的特点及组合成通项an的结构,进而由其结构判断求和的方法。3) 求和方法的运用能力较差。应组织学生强化训练,达到自如的程度。授课方法:1. 以例题为主线,由学生先练再评,由
5、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比较。最后归纳,总结出解决方法。2.学生点击高考练习同类问题加以解决,来巩固研究成果,提高运用能力。教师适时点评。知识回顾: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例1求和:[题型一]解:1.分组求和法:若数列 的通项可转化为的形式,且数列, 分别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则可求出 前n项和错位相减法例2求和:[题型二]由①-②得:①②2.错位相减法:设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d不等于零),数列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q不等于1),数列满足:则可求的前n项和点击高考点击高考点击高考知识归纳1.公式法2.分组求
6、和法5.倒序相加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相消法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本节说教学设计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