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28133
大小:472.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7-26
《紫外吸收光谱(UV)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紫外吸收光谱(UV)3.1波谱法概述3.2UV概述3.3分子轨道和电子跃迁3.4有机化合物基团分类3.5专用术语3.6各类有机化合物UV吸收光谱3.7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3.8溶剂的影响3.9UV的应用2.1波谱法概述1)光的波动性2)光的粒子性3)光或电磁波波段的划分2.1.1光或电磁波2.1.2分子运动和能级分子光谱——通过分子内部运动,化合物吸收或发射光量子时产生的光谱。价电子运动分子运动分子振动分子转动△EJ△EV△Ee跃迁基态激发态转动能级振动能级电子能级吸收能量△E吸收光谱转动光谱振动光
2、谱电子光谱2)双原子分子能级图Franck-condon原理:(1)垂直跃迁(量子化)(2)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3)振动能级跃迁的同时伴有转动能级的跃迁(00)0(04)光波谱峰三大要素:谱峰位置谱峰强度谱峰形状例如:紫外光谱的表示吸收峰强度吸收峰位置λAFranck-condon原理---从理论上解释了电子光谱的谱峰形状和强度分布的实质。2.1.3光收定律Lamber-beer定律IoIA=㏒=kbcATA—吸光度T=—透光率T%—百分透光率k—比例系数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由浓度
3、C的单位而定a=A/bc(l/g.cm)=A/bc(l/mol.cm)C(g/l)C(mol/lK以a表示k以表示UVIR转动光谱NMR来源外层电子跃迁分子振动分子转动核自旋λ200~400nm2.5-25μm1cm1-50mev3-60.12~11.210-410-5~10-62.1.4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分类跃迁形式不同,所需能量不同,产生的波谱不同,测量的仪器就不同,才有四谱之分。吸光度A乙苯UV(甲醇)IR谱图(液膜)紫外光谱—或㏒红外光谱—T%乙苯H1—NMR谱图(CD3CL)乙苯MS谱图2.
4、2UV概述(1)定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波长范围:100-800nm.(1)100-200nm:远紫外光区。(2)200-400nm:近紫外光区。(3)400-800nm:可见光区。(2)UV表示方法横坐标:定性指标(λ);纵坐标:定量指标(A)2.3电子跃迁UV吸收类型1)电子跃迁类型n**n*n**n*RKE,B△Ennnhc//hc*大,最不易激发,落在远紫外区,饱合化合物,乙烷max=
5、136nm(10000)(允许跃迁)*电子跃迁,大多落在近紫外区,一般>103~104(多为允许跃迁)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跃迁>104强带E带——共轭封闭体系的*跃迁的K带又称为E带是几率较大的中等的允许跃迁。(芳烃)E1带>104E2带≈103电子跃迁——在键连原子的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n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之间进行。n*基态原子轨道上的非键电子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大多落在远紫外区(做溶剂)化合物max(nm)maxH2O1671480CH3OH184150CH3C
6、L173200CH3I258365CH3NH2215600B带——芳烃和杂芳香化合物*跃迁产生的具有精细结构的弱吸收带≈200,是几率较小的禁阻跃迁苯吸收带R带往往是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带,例如:max=279nm(15)禁阻跃迁,特征R带——由n*产生的吸收带n*基态原子轨道上的非键电子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大多落在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max〈103(一般小于100)属禁阻跃迁2)电子跃迁选率允许跃迁——跃迁前后电子自旋状态不变,谱峰强(max>104)禁阻跃迁——跃迁前后电子自旋状态发生
7、翻转,谱峰弱(max〈103)n175nmnn290nm156nm2.4有机化合物基团分类2)助色基团本身为非发色基团,使发色基团吸收位置移向长波。n.助色能力–F8、向长波方向位移向兰移——向短波方向位移增色效应——摩尔吸光系数max增加减色效应——摩尔吸光系数max减少强带——max≥104(多为允许跃迁)弱带——max〈102(多为禁阻跃迁)极性溶剂:K带红移R带兰移2.5专用术语1)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含有C-C,C-H,C-Y(Y=O,F。Cl,N,S,Br,I)*大,最不易激发,落在远紫外区,常作为溶剂。2.6各类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2)
8、向长波方向位移向兰移——向短波方向位移增色效应——摩尔吸光系数max增加减色效应——摩尔吸光系数max减少强带——max≥104(多为允许跃迁)弱带——max〈102(多为禁阻跃迁)极性溶剂:K带红移R带兰移2.5专用术语1)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含有C-C,C-H,C-Y(Y=O,F。Cl,N,S,Br,I)*大,最不易激发,落在远紫外区,常作为溶剂。2.6各类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