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的计算课件.ppt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

ID:57022181

大小:53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26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_第1页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_第2页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_第3页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_第4页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看板的计算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看板枚数的确定演讲:杨林功讲课流程一.看板的概念及在企业中的地位二.企业中用到的看板类型及其功能三.不同类型的看板在生产中的应用模型四.这些看板的枚数(数量)是如何确定的看板是在工序以及部门甚至企业之间传递生产以及运输的信号、“口令”或者“指令”的载体。这种通过看板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称为看板方式。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下,生产计划是向所有工序同时提出的,接受了生产计划的各零部件制造工序使用前工序向后工序提供零部件的方式,也就是“推进方式”,但这种方式无法迅速应对某个工序发生故障和因需求变化引起的形势变化。而丰田公司打破常规,通过看板方式实现了“拉动式生产”。如

2、果说JIT成就了丰田,那么看板方式则成就了JIT。如今,看板方式已经被众多企业引进,它已经慢慢演变成企业的一个子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看板的概念及在企业中的地位看板实例图片生产指示看板:顾名思义,是提示前工序必须为后工序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领取看板:后工序到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使用的看板三角看板:批量生产用,标示订货点二.企业中用到的看板类型及其功能模型1模型2三.不同类型的看板在生产中的应用模型过程描述模型11后工序B的搬运工定期(所有看板系统几乎都是以一小时为间隔)携带领取看板和空托盘(集装箱)到前工序B的存放场2搬运工把附在装满货物的托盘上的生

3、产看板换为同等数量的领取看板,并且把生产看板放入看板接收箱,留下空托盘,带走装有货物的托盘。3回到B的货物会进入加工工序,同时上面的领取看板再次回到B的领取看板箱4A工序看板接收箱中的生产看板数量达到“最大滞留数”时,A工序开始加工,同时A会像B一样到前工序领取零部件,这样,整条生产线就实现了“拉动式”的生产。模型1看板流程返回模型21后工序B的搬运工定期携带领取看板和空托盘(集装箱)到前工序B的存放场领取零部件2当前工序A存放场的零部件被领取到三角看板标记的托盘(集装箱)时,前工序A开始生产模型2看板流程1对于模型2,前后工序之间只用一枚三角看板用于标示订

4、货点,无需计算,领取看板的计算将在模型1中讲到2对于模型1,可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Nm=DTw(1+Aw)/bNp=DTp(1+Ap)/bNm:领取看板数量Np:生产看板数量Tw:领取看板循环时间Tp:生产看板循环时间Aw:等待时间容差Ap:加工时间容差D零部件的每小时需求量b:托盘(集装箱)的容量四.看板枚数的计算公式推导以生产看板计算为例,可以对公示进行适当变形,如下Np=DTp(1+Ap)/b=D/b×Tp(1+Ap)=零部件每小时需求量/容器容量×生产看板循环时间×(1+加工时间容差)托盘(集装箱)的数量生产看板的数量安全系数生产看板循环时间/后工

5、序领取零部件周期(一小时)生产看板的数量也就是在整条循环路径上生产看板的总数,因为在一天中的领取次数和看板循环并不止一次,所以计算相对复杂。我们可以将一天的需求均分到每一小时,只要每小时的看板数可以周转循环,那么一天也自然可以。右边的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后工序向前工序定期领取是以1小时为间隔的)例:某加工车间的JIT系统的工作地每小时对零件的需求量为200件,一个标准的容器放置该零件30件。传送看板(和领取看板类似)的循环时间为0.5H,生产看板的循环时间为1H,其中等待时间和加工时间的容差均为0.1.求要传送看板(领取看板)和生产看板的数量?解:对零件的需

6、求量D=200件/小时标准容器容量b=30传送(领取)看板循环时间Tw=0.5H生产看板循环时间Tp=1H等待时间容差Aw=0.1加工时间容差Ap=0.1传送(领取)看板数量Nm=DTw(1+Aw)/b=200×0.5×(1+0.1)/30=3.67(取整为4)生产看板数量Np=DTp(1+Ap)/b=200×1×(1+0.1)/30=7.33(取整为8)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后工序的需求变化非常大,非常频繁,那么前工序就不得不准备好应对需求数量峰值的库存、设备、劳动力,这样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说,看板的实行必须把需求波动减小到最小,也就是前提是实现均衡生

7、产。看板方式的实行是有很多条件的,盲目引进可能会适得其反。前提生产的均衡化作业的标准化作业切换时间的缩短设备布局的筹划改善活动引进看板方式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会了丰田我们才可以打败丰田谢谢大家!下一张返回无忧PPT整理发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