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9912
大小:3.1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7-25
《地理课件高二高三复习鲁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二教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二课时区域的特征重点1、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2、探讨区域自然要素及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冰原带苔原带北回归线赤道北极圈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概念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成垂直变化成因水热及其组合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分布高大山体,高度(米)垂直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
2、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林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珠穆朗玛峰(南坡)250039004500480055008844、43分层与山体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山地垂直分异概念各自然带大体与纬线平行地延伸成条带状成因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共同作用概念各自然带大体平行于海岸线延伸成条带状成因以水分条件为主,与热量共同作用水平地带性赤道——极地沿海——内陆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平行于海岸线延伸更替方向:垂直于海岸线更替分布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延伸更替方向:南北向更替概念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3、等引起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a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太平洋沿岸荒漠带)b地理自然现象的斑状分布(如荒漠带中斑块状分布的绿洲)d表现非地带性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差异性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要素不同要素组合要素分异地理位置不同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河流少、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少、昼夜温差大。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受淹没表现1、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表现2、各要素相互
4、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形成洪灾表现3、一区域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区域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地势高气温低地貌:冰川冻土广布植被:动物: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形成“高”“寒”为特征的整体性特征三、区域的特征2、差异性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三、区域的特征3、开放性活动: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海南岛:1、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2
5、)邻近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3)位于西太平洋环行带上,处于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4)连接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海陆位置、相互位置、交通位置2、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展高效农业。(3)以山地
6、、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植被茂盛,生物资源丰富,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为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旅游资源丰富,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和矿产3、海南岛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1)政策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2)区位优势:邻近香港、澳门、台湾、珠江三角洲、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3)资源优势: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区
7、位、资源、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科技读海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图(图9)和海南岛地形示意图(图10),回答甲乙丙060km图10海南岛地形示意图36.8%50.1%19.0%30.9%24.6%38.6%2003年1987年ABC图9海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图(1)图9中A代表第产业,B代表第产业,C代表第产业。(2)2003年与1987年相比,海南省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是。(3)从图10可知,海南岛地形特点是。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海南岛经济开发具有状布局特点。乙区域最宜发展第产业。(4)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把旅游业作
8、为第三产业的特色来抓。海南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宜突出①喀斯特地貌②热带海滨和雨林景观③少数民族风情④古文化遗址⑤塞外江南风光()A.①②③B.③⑤C.②③D.①③④(1)一二三(2)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或第一产业比重减少)(3)中部高,四周低环带一(4)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