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48272
大小:1.29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7-21
《《导学教程》专题一第1讲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篇专题一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第1节集合、常用逻辑用语自主学习导引真题感悟解析首先用区间表示出集合B,再用数轴求A∩(∁RB).解x2-2x-3≤0得-1≤x≤3,∴B=[-1,3],则∁RB=(-∞,-1)∪(3,+∞),∴A∩(∁RB)=(3,4).答案B答案D高考对集合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集合的运算与集合间关系的判定与应用,常用逻辑用语考查知识面十分广泛,可以涵盖函数、立体几何、不等式、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考查的形式多为选择题,难度不大,但需掌握基本知识与方法.考题分析网络构建高频考
2、点突破考点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例1】(1)(2012·朝阳二模)已知集合A={0,1},B={-1,0,a+3},且A⊆B,则a等于A.1B.0C.-2D.-3[审题导引](1)利用子集的定义求解;(2)解出A,然后借助于数轴解决;(3)观察图形,求得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解出A,B并求解.[答案](1)C(2)D(3)B【规律总结】解答集合间的关系判定与运算问题的一般思路(1)正确理解各个集合的含义,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代表的意义.(2)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化简集合.(3)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
3、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规律为:①若给定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②若给定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③若给定的集合是抽象集合,用Venn图求解.[易错提示](1)准确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属性,以求解有关不等式(如例1中的第(3)题,集合B表示函数y=ln(1-x)的定义域).(2)在借助于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标清实点还是虚点,避免漏解或增解(如例1中的第(2)题).【变式训练】答案C答案D考点二:命题与逻辑联结词【例2】(1)(2012·潍坊模拟)命题:“若x2<1,则-1<x<1”的逆否命题是A.若x2≥
4、1,则x≥1,或x≤-1B.若-1<x<1,则x2<1C.若x>1,或x<-1,则x2>1D.若x≥1,或x≤-1,则x2≥1(2)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A.p∧q是真命题B.p∨q是假命题C.綈p是真命题D.綈q是真命题[审题导引](1)按照四种命题的定义即可解决;(2)由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判定.[规范解答](1)∵“-1<x<1”的否定是x≥1,或x≤-1.又由逆否命题的定义,∴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1,或x≤-1,则x2≥1.(2)由条件知,綈p是假命题,綈q是真命题,故选D.[答案](1)D(2)D【规律总
5、结】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1)一般命题p的真假由涉及到的相关交汇知识辨别.(2)四种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根据: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而与它的其他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3)形如p或q、p且q、綈p命题的真假根据真值表判定.【变式训练】3.(2012·衡水模拟)命题A:若函数y=f(x)是幂函数,则函数y=f(x)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那么命题A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三个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解析易知命题A是真命题,其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A的逆命题与否命题都是假命题.答案C答案D考点三:量词
6、、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审题导引]对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定,要结合具体的知识进行,要特别注意思维的严谨性.[答案]B【规律总结】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判断方法对于特称命题的判断,只要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元素使命题成立,即可判断该命题成立;对于全称命题的判断,必须对任意元素证明这个命题为真,也就是证明一个一般性的命题成立时,方可证明该命题成立,而只要找到一个特殊元素使命题为假,即可判断该命题不成立.[易错提示]注意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在判断由这些知识组成的全称或者特称命题时,要特别
7、注意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指数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周期性、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等.【变式训练】答案D考点四:充分必要条件【例4】(1)(2012·黄冈模拟)已知条件p:x≤1,条件q:<1,则綈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审题导引](1)求出綈p与q中x的范围后,再判断;(2)先解p与q中的不等式,然后利用数轴求解.[规范解答](1)綈p:x>1,又易知q:x<0或x>1,∴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1)A(2)D【规律总结】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1)充要
8、关系的判断就是在两个条件之间互推,当问题为A是B的什么条件时,如果A⇒B,反之不成立的话,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如果B⇒A,反之不成立的话,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是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B,则A,B互为充要条件.(2)充要关系可以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